我建议不要玩“数字游戏”。所有的谎言、该死的谎言,还有统计数字——都是一样的。人们有选择性地挑选统计数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或早已定下的立场,用来操控那些缺乏基本数理素养的观众。这些数字通常没有背景、没有细节、没有可比性。

是的,以色列在战争中为了保护平民所采取的措施,比现代历史上任何军队都多。是的,哈马斯让自己本国的平民死于战火的行为,也超过了任何现代政府。

是的,如果我们只聚焦于战争中的某一场战役,以色列的“平民与战斗人员死亡比”为1:1或1:2,在现代战争中是最好的。但更重要的是:战争不是这样运作的。即便这些数字是真实的(它们并不是真实的),在没有战争的全部背景下,这些数字本身也无法说明战争是否合法、是否道德、行为是否得当。没有任何国家在战争中被问过:“你们的平民与战斗员死亡比是多少?”真正该问的是:**以色列是否故意攻击平民?**答案是:没有。**哈马斯是否使用人盾、牺牲本国平民、蓄意攻击平民?**答案是:是的。

我对这些所谓数字背后的逻辑感到愤怒。它们是如何被收集的?如何被整合与拆解?统计数据被歪曲成操控人心的工具。年龄被操弄(将所有18岁以下的人都算作儿童),性别被操弄(女性也可以是战斗人员)。2023年在加沙城的一场战役,哈马斯军力最强、平民最密集,却与2004年夏天在拉法的一场战斗(平民伤亡极低)被放在一起统计。

再看历史。朝鲜战争(1950-1953)期间,有约200万平民死亡(平均每月死亡约5.4万人,整整持续了37个月),而北韩和中国军队死亡人数约为60万。这并不意味着那场战争是种族灭绝、非法、不道德或不公正的。

2016-2017年摩苏尔之战(单场战役,持续9个月,是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城市战)——死亡平民约9,000至11,000人,没有战斗员准确数据,但整座城最多的武装分子为5,000名ISIS。

伊拉克战争(2003-2011):估计约有20万名平民直接死亡。
阿富汗战争(2001-2021):估计有46,000名平民直接死亡。
叙利亚内战(2011-2021):估计有超过30万名平民死亡。
也门内战(2014至今):估计超过377,000人死亡(包括直接和间接),且仍在继续增加。

数字本身或许不会说谎,
但会说谎的人总能找出一堆数字。
智力水平较低的人,往往难以识别和预判风险,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逻辑联系能力和认知深度,这可能导致他们在面对危险时毫无察觉,甚至拖累他人。观察孩子时,真正重要的不是聪明与否,而是他是否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适应能力。例如,有些孩子在陌生环境中选择安静观察,在熟悉环境中才表现活跃,这往往是聪明的表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关键是因材施教,科学引导,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方式中健康成长。
那些需要你回应的,潜在的服从性测试:你在吗?能听到吗?你懂我意思吧?你能理解吧?你明白了吧?对吧?…与其要求对方确认,不如直接表达内容更好。
什么样的人算是没脑子:嘴不严、心太软、性子急、不藏事、语速快、耳根子软、管闲事儿、特敏感、没城府。
消耗他人,折磨他人,弄出各种麻烦。存心刁难挑毛病,这些全都是权利的表达方式,是进行控制的手段。好多看似荒诞不经的要求,实际上是服从性测试,无征兆就来的指教和评价,往往是在宣告权利,当一个人随意对别人评头论足,并给出建议时,其实是在暗自认定自己地位优越,甚至在潜意识里强化对他人的掌控。在不少糟糕的关系中,都能看到权力的身影,那种让人浑身不自在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你的直觉在提示你,有人正借由你来展示他们的权利,要是你发觉在某段关系里,权力的意味远远超过了尊重与关心,那么最佳选择就是远离,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健康平等、彼此尊重的关系上,而不是去讨好一个热衷于操控别人的人。
很多中国人说,发达国家的人都没人情味儿。我给你讲讲背后的本质,什么叫人情味儿?什么叫不是人情味?我经常说,你没有观世界,就没有世界观。你给我观世界多了,你会发现人类社会有两种:一种是交易型社会,一种是分配型社会。交易型社会就是人人讲规则,人人讲契约,人格平等。这个时候大家更多的是在法治之下,大家自由交易,双方都是平等的。所以人与人之间都有活力,我就付出我的创作,创造我的价值,给你进行价值交换。每个人都关注的是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你不管卖产品还是人工的,还还是科技创新,你做出来之后,就可以拿到市场上进行公平交易,公平交易之后就会有科技创新,有了科技创新,这个地方才有活力。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人都不攀比,所以,他就没有人情味。因为它不需要人情世故,不需要请客送礼,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不需要活在别人的眼睛里人活的都很简单,很开心、很自由,因为都遵守契约。但是在分配的社会就不一样,因为分配的本质是权力社会,谁掌握了权力,谁就拥有分配权,所以说在分配型社会,大家研究的都是人情世故,人情世故的本质就是向权力靠拢,我通过请客送礼,走关系、走后门,我拿到不属于我的东西,这个时候本质上不就向权力靠拢吗?因为权力可以把这个机会本来给人家的,给你了,所以这就叫人情世故,这样的人情世故的社会还是很热闹,看似大家都有人情味,但是你会发现大家活得都很累,大家活得都不开心,大家脸上都是苦大仇深,这种人都想发财,都想往上爬,都想结交权力,都想结交地位,你没有上去之前你受别人压,你上去之后你压别人,那你想想,在这样的社会,人怎么可能开心,怎么可能舒服,人之间怎么可能简单,怎么可能有独立人格,怎么可能有独立思想,所以说,你得理解这个背后的本质在哪里。
所有的利润,源自于“差”:
能力差(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技术差(领先的技术)、
信息差(信息不对称性)、
时间差(时机好或多付出时间)、
资源差(占据的资源不同,有的对解决问题至关重要)、规范差等(砍掉了规范的开支,路边移动餐车与实体门店对比)
权力差(利用权力实行垄断压榨)…
是否流利表达,并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做事逻辑。
很多表达不清的工匠和土老板,照样可以做出影响深远的事。戏剧大师周星驰,日常讲话并不流畅,这不妨碍他的电影事业。说话流畅算是一种临场表演能力。

做事核心是思维能力。总有一种东西,能准确地把思维表达出来,语言只是其中之一。
信心源于行动!很多人觉得要先有自信才能行动,这完全搞反了!真实情况是行动创造自信,坐在那里空想,担心自己做不好,只会让你更怀疑自己。真正的自信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它是你做事的副产品。每当你克服恐惧,哪怕迈出一小步,比如打一个你害怕的电话,发布一个作品或者只是开始五分钟的学习,你都在向自己证明我能行。这些小小的胜利证据不断累积,就是自信的基石。别等感觉准备好了才开始,直接开始做,即使动作笨拙,完成也比完美重要。做得越多,收集到的我能做到的证据就越多,信心自然就起来了,要知道自信不是起点,它是行动的终点站。
内心丰盈者,独行也如众。主动选择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真正孤独的是那些拼命想要挤进人群里的人,我不在任何人的计划里,同样我的计划里也没有任何人。我从来不怕大雨,也有独自前行的勇气,祝我睡的好,明天也无畏。
聪明、美貌、财富、权力,都是稀缺的,但稀­缺程度依次递增,所以前面三者都得向权力下­跪。
其实多数人追求的并不是幸福,而是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这是动物的天性,但人尤为明显。
自私的人很少自卑,无知的人很少敬畏,招人煩的人很少不开心。反倒是守规则的人更容易被冒犯,懂事的人更容易被亏待,满是歉意的人更容易遍体鳞伤。
可以试着说服一个不认同你某个观点的人,但不要试着说服一个不认同你的人。
这是事实:没有人关心你的生活。他们真的不在乎。他们看你的生活,立即就想到自己的。陌生人并不关心你,这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基本事实。
-Freya India
任何时候都不要期待着自己能改变任何人,就像天在下雨了你可以选择撑伞,或者叫出租车,但唯独不能跟雨计较。
你真正成长的时间,一定是你用在学习、工作上的专注时刻。
统计一下每天有多少专注时间,就可以大概评估你的成长速度了。
人生人生有三条不可触犯的规律,明白其中的任何一点,都会让你终身受用。第一,脾气不能大于本事。小朋友发脾气呢,那是可爱,大人如果说遇到一点事情就发脾气,只会让人觉得可笑。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无能的一种愤怒。生活中,越是没有本事的人,越是抑郁到沦为脾气的奴隶。境界越深、能力越强的人,而不急不躁,举重若轻,平淡自如。永远要记住,如果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就不要放任自己善变的情绪。第二,财富不能大于德行。德大于得,必有所得;得大于德,必有所失。要知道,你赚的每一分钱与你的德行、付出的努力、流出的汗水始终是保持平衡的,当你的财富地位超过了你的品德和能力的时候,你就会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的状态。它像一个碗,如果你的那个碗太浅了,就是无法承载那个财富的涌入,装不下福报,你就会被金钱反噬。因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第三,欲望不能大于能力。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就是欲望的囚徒。当你所追求的东西跟不上来的时候,这些东西早晚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离你远去。人最后所能够拥有的,都是与你的能力或者说是德行相匹配的。很多人之所以觉得自己不幸,往往只是因为欲望盖过了能力。该拿的拿,该舍的舍,该要的要,该放的放。与其就是羡慕别人的满汉全席,不如守好自己的粗茶淡饭。最后最后希望大家,今朝耕耘不问路,明朝收获自有时。
人性,就是:他掀你饭碗,你若不动声色,他就连你锅盖也一并掀了。畏威不畏德:你越讲理,他越得寸进尺;你一狠,他反而开始规矩做人。人畏狠,鬼怕恶:这个世界对好脾气没有感恩,只有蹬鼻子上脸。你有底线,才有分寸;你敢反击,才有尊重。最好的反击,是让对方知难而退:别期待善意换来善意,你得让人清楚,惹你一次,他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就是人性。不是你多温柔就被珍惜,而是你够锋利,别人才会自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