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有让自己快乐起来的能力!你唯一能让自己过好这一生的,就是具备调整情绪的能力!这个世界看似纷繁复杂,本质上还是一个人的世界!风来听风,雨来听雨,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你要尽兴!
穷人的家庭不能为自己负责,穷人的家庭都希望别人为自己负责。所以你看有些家庭里面,大家互相在抱怨,互相在指责,指责什么,抱怨什么,指责和抱怨的背后本质就是什么,你要为我负责。穷人家庭的父母让孩子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穷人家庭的老公让妻子为自己的整个生活当中的幸福负责,穷人家庭的妻子让老公为自己一生当中衣食无忧的生活负责。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为自己负责的,所以当一个家庭当中有一个人突然觉醒了,说我不再去照顾别人的情绪了,我要把很多精力收回来,我要给自己铺路了,我要把自己先建设起来了,我要让自己有力量了,那这个人就是能斩断这个家庭当中穷人思维,他是一个非常非常有价值的人,是可以福泽三代的一个人,如果这个家庭里出现这样一个人了,那这个家庭的命运就变了。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学会了发疯,敢于去释放自己的攻击性,不那么讲究修养以后,那些欺负过你的人,突然就变得老实多了,对你的态度有没有之前那么趾高气昂,原来他们也会怕,原来他们也懂得收敛。
不好惹的人,他本身就在教别人尊重。你要尊重我,你若不尊重我,我真的可以很不好惹的。所以不好惹的人就是在散发这个信息,请以尊重我的方式,跟我相处。而另一种,人格力量弱的人,他浑身散发这个信息,我是可以被欺负。
做不到的事不答应,答应了的事力争做到。因种种原因无法做到的承诺,及时告知他人。
果断拒绝或不予理睬不合理的要求。
靠谱的人,要么拒绝,要么说到做到,不会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然后不兑现承诺。
你拒绝别人最多给他人带来面子上的损伤;答应了可能耽误别人的事,会给别人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大部分的穷人是永远翻不了身的,为什么?是有一个他们永远都过不了的一关,就是家庭。你别看那些什么穷人的父母,没什么赚钱的本事,但是他们打压孩子,他们是相当之专业的,孩子只要你敢有想法,马上给你泼一盆冷水,对孩子就是进行一些言语攻击。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普遍都很老实,然后又很自卑,情绪又很易怒,然后非常不稳定,你甚至说错一句话,马上就通爆炸了。如果一个人家庭条件是比较差,而且他还没什么想法,这种人呢,抓紧拉黑吧,因为你跟他接触的话会吃亏。但是呢,如果小的时候家里虽然很穷,但是你的家庭比较正常,没有给你灌输太多的负面情绪。没有太多的负面压力,你的父母其实就是在给你后续的一些东西,他奠定了基础。讲句实话说,这种家庭没有负面情绪的人,就像那种很多底层的人,想要很成功,就是必须要先摆脱父母的控制,否则呢就翻不了身。穷人家长大的孩子,大部分在他进入社会的时候,人格在无形中腿就已经打断了,你只能跪着做了,只是一个,实际上就是苟延残喘,跟普通残疾人没有什么区别,除了打工混饭吃,其他的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敢去干一干,想一想,做一做。如果说你有事跟你父母一沟通,那这事就黄了。所以说,如果你的父母没有给你施加任何的负面压力,没有问你要这要那,那你就谢天谢地吧啊。
大学不搞政治,那么政治相关的专业,比如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等,怎么办?

这里要区分的是“研究政治”和“搞政治”的区别,本质上也就是学术与道德(政治可以被看作是广义的道德)的区别。这个区别在于:学术辩真伪,道德讲善恶!

比如DEI,大学教授当然可以研究DEI,讲授DEI研究课程,但他要做的,是搞清楚并讲清楚“DEI是什么样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导致的结果又有哪些?”而外人对他的研究结果的评判标准是看他描述的情况是否真实,逻辑上是否有漏洞。如果教授上课说:“DEI很好,我们大家都应该支持DEI。”这个就跳过了学术边界,变成道德说教了,也就是我们说的:“搞政治”。

真正的学术研究,是禁止做价值审判的,比如跨文化比较,严禁说“这个文化好,那个文化坏”这类说教。

当然人都有立场,都有动机,即使是学术研究不做价值审判,研究者的偏见总会反映在研究结果里。但这个没有关系,因为学术是一个开放的多元批评的平台,他的偏见会在批评中显露出来。但这里的前提条件是这个平台不被政治污染。如果这个平台政治化了,只有“政治正确”的话才许说,那就没办法进行学术批评了。所以大学一定不能有官方政治立场,也不能被政治运动绑架。
为什么不主张吃苦?因为苦难就是苦难,它不会带来成功,也并不值得追求。如果吃苦就会成功,那么驴将是世界首富。吃得苦中苦,伺候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香自,是因为它是梅花,而不是苦寒。有人说,觉得累,就去看看凌晨4点的菜市场和急诊室。我说,你觉得累,就应该去休息,而不是看谁比自己更累。毕竟恶难皆长相,非是登云梯。
中国人喜欢引用名人名言,但是很多名人名言呢,只引用一半儿,引用的人也许就让你知道一半。第一句话,是爱迪生说的,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这句话影响特别大,弄得我们以为是只要是努力啊,只要是刻苦,只要是我下功夫,就一定把这个事儿做成。其实呢,爱迪生后边还有一句话,叫做那1%的天赋才是最重要的,那这句话怎么不引用呢?其实是核心说,很多努力在天赋面前真的一文不值。

第二句话,是孔子说的,我们也经常引用引用叫做以德报怨。就你要大度啊,你要这个心地善良。其实这句话是完整的是四句话。一个孔子的学生问孔子说,以德报怨,何如?孔子就反问了一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假如说别人对你好,你对人家好,别人对你不好,你也对人家好,那是不对的。以直报怨是: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对待别人的怨恨或恶行,而不是盲目地宽容或报复。

第三句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完整的是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心,论迹天下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没好人。就是用在好事儿坏事儿上,就是做好事儿啊,不见得有那个实际行动,我们有那颗心就可以了,尤其在孝敬父母这个方问题上。而干干坏事儿这个东西啊,必须落在实际行动上,你必须落在实际行动上,你不能是语言说了就不行了,那就因言论罪呀,对吧?如果语言说的不这个都不能算数的话,那么我活动心眼儿那就更不算了,那还让人活不活了。所以呢,干坏事这个东西,就是只要他没有那个实际行动,你就不能把他怎么样,必须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如果是因为活动活动心眼儿就论坏人的话,这世界上就没好人了。
我觉得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主线任务,真的就是照顾好自己,担起能够让自己幸福的能力。其他人的感受不是我应该承受的责任,同样,我的感受也不是别人需要承担的责任。我们每一个人大部分的烦恼,99%都是来自于人际关系。你像我就是一个特别容易内耗的人,以前我总是会因为别人的某些闪光点而变得自卑,那当别人侵犯到我的利益的时候,我就会想,他那么厉害,我有什么资格跟他理论啊?总是觉得只有自己变得也同样厉害,才有维护自己权益的权利。但是当我经历过几次心理危机之后,我才明白,即使我一无所有,我还是可以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大方的去指出对方的逻辑的漏洞。一旦触碰到了我的主体性跟我的利益,你的闪光点跟我没有关系,我也不在乎去神话任何人,除了你自己之外,别人都是不能相信的。同样,除了你自己之外,别人也不会在意你,不管是亲人、朋友还是伴侣,最在意你的人只能是自己。所以说,在任何关系当中,让自己舒服才是最重要。如果说某一段关系让你不快乐了,你就应该果断的放弃。如果你能够放下对别人的期待跟在意,也许会减少很多受伤的几率,多去试着享受一下独处,去减少承担别人对你有期待的那种责任。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过度考虑自己以外的人,会被会吸走能量,总是感觉委屈。如果说你对父母,对领导,对其他人多出了一分一秒去想说我怎么得到的是不公平的待遇呢?他们本来应该怎么对我,却没有。你觉得无比的生气跟委屈,是因为你把他们置予了高位,矮化了自己。这件事情的底层逻辑就是我必须要让别人赐给我所谓的公正、爱跟资源,我才会觉得说被好好对待了。因为有主体性思维的人,他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不会去过度考虑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更加不会去一遍遍的去回味,觉得委屈不会的,而是在当下看一看自己能做什么,是最大化有利于自己的,捍卫自己只考虑是我自己想要什么,我可以做什么,这个是主体性。当你有了主体性思维的时候,你就有了脑子,你会去思考所有能够为我所用的机会、资源跟方法,你就会有能量,因为捍卫自己的主体性本身,就能够一次一次去反哺给自己一些正向的能量,即使这个结果是不遂我愿的,但这个出发点它的力量是无穷无穷的,所以说你的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你放在自己身上,他就滋养自己,如果你放在别人身上,你就会丢失能量。注意啊,你注意谁,你就在给谁能量,特别是遇到NPD这种思维简直就像是开了一个输油管一样,去输送给他源源不断的能量。我们都知道说对自己要肩负起责任,一说到对自己的责任,很多人就以为是啊,我要学习,我要竞争,我要工作。其实对自己肩负起责任,是指你要拥有能够让自己幸福起来的能力,你要拥有能够让自己开心起来的能力,不会好好爱自己,这个口子是从你童年时候就开的,所以我们需要用成年以后的意识把他堵上,就算你偶尔还是控制不住的,会自怨自艾,但是保持觉知会把你瞬间拉回来。不关注不分析别人,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呀,这样的思维你一旦觉察到就马上把他掐死,不分析别人,只是想他这么对我,我的感受是什么?在现有的条件下,我应该怎么让自己有更好的机会,做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动作?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能量就在哪里,如果你在自己身上,你就会长脑子,你就自然而然会做很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去滋养自己。而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那些人,他是你的劫,但是也是你的机会,我们要不断的去学会把注意力给到别人的时候,再拉回来,活一天就要养自己一天。
一定要去跟那些社会化程度很高的人多来往。社会化程度高的人,他们往往考虑的更周全,他们接触的人多,处理过各种各样的情况,跟人打交道也更有经验。我看到有人说不要去跟圆滑的人交往,其实是因为我们把圆滑跟坏画上了等号。但是圆滑在我看来他并不是贬义词,圆滑的人有善良的也有坏的。其实这里的人我可以用另外一个词去代替,叫做社会化完成度高。我自己是特别喜欢跟那些社会化程度高的人去打交道的。因为高社会化的人,他即使这个人坏,也会因为自己聪明而不去坏事儿。可是蠢人他即使是善良的,也可能因为自己考虑不周而去坏事。所以说如果你遇到一个人觉得他挺圆滑的,他做事情非常的有目的性,我们也能够从中学到很多的东西。但是蠢人大概率给你带来都是麻烦。我观察过我自己从学校出来以后,屡次吃亏上当踩坑的那些经验,十次有九次都是因为我栽在了直线思维上。反之我记得我在第一份工作当中,有一个男同事,他就特别圆滑,领导说的对还是不对,他都不吱声,就默默的听着。等在执行的时候真的遇到问题,拿着实际的问题,带着电脑就去找领导问,说那下一步应该怎么办?然后他还会回来把这些指令同步给我们这些人,跟什么样的人去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时候应该一口就答应下来,什么时候犹豫去说,您稍等一下,我帮您问一下。他打点的明明白白的。所以高段位的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种风险的管控。我不是说老实人就不好,如果我们把老实一分为二的去拆开看的话,我们是非常喜欢老实人身上的淳朴,做事情踏实的这一面的。可是不够灵活较真,压不住场子,在重要的时刻是真的很要命。当然也有朋友问说,那你万一遇到笑面虎怎么办呀?我的经验哈,社会化程度高的人群里面,伪君子不少,但是真高手也不少。翡翠市场里面AB货是摆在一起卖的,关键看你是有没有识货的能力。这些社会化完成度高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竞争起码是在明面上的。怕就怕如果你碰上的是社会化程度看似很高,其实特别低的,你按照套路去出牌,对方直接掀桌子。所以说我们的社会它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跟高手过招,我们可能会输,但是你不会白输。在复杂的环境当中,吃过亏的人,他至少能够摸清楚这个社会的规律。但是如果你一直都是在简单的环境里面去打转的话,当有一天遇到突发的状况,你连该找谁帮忙,该从哪儿下手,你都摸不着门道。
人最傻的行为是炫耀,人最愚蠢的行为是话多,人最糟的习惯是冲动,人最浅的见识是自负,人最崇高的境界是沉默,人最妙的智慧是低调,人最好的修养是厚重,人最深的内涵是谦逊,人能看到别人的错误是清,人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醒,人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坦,人能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诚,人能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聪,人能发现别人的优点是明,人能学习别人的优点是智,人能利用别人的优点是慧。
多大?哪里毕业的?学什么的?什么工作?有过哪些成绩?实际从头到尾完成了哪些事情?去过哪些地方?最近看了什么书?
——快速了解评估陌生人的问题列表。
人的思维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出身,年幼时受的教育以及当前自身的利益角色。我从小到大受的教育是一直要我学先进,立志做个有用的人的。所以,现在回想起来,我对人生楷模、人生目标,甚至是人生意义的思考都是非常早的。初中开始,我就设想过自己做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之类的。读人物传记,想自己最想成为谁。然后又开始很喜欢看一些哲学书,思考诸如"我思故我在"之类的问题。总之,感觉从我识字开始,好像我就是在不停地给自己设立目标,然后找优化路径去实现这个目标以及我理解的人生大目标。直到很久以后,我已经创业几年了以后,我才开始意识到目标达成和幸福必是同一件事。我对幸福的思考、理解和探索是非常晚的。其实幸福的三个核心:用理性面对常识并指导行动。将对完美自我的执念转化为对外部事物的兴趣。学会放弃无法改变的事物。这些观念是幸福的基础,而“勇气”是践行这些原则的关键。
从泥沼中爬出来的孩子,很可能就是不擅长处理人情世故。你可能不够灵活,不懂应变,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既维护好自己,又维系好关系,因为你在这方面是完全没有经验的。对此你需要坚定两个信念:一是关系很重要,但自我大于关系。与其去劳神费力琢磨那些弯弯绕绕,在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死磕,不如集中心力磨练技能,做好事情,这才是一个人的立世之本。二是如果不是被内在的恐惧羞耻愧疚所拖累,人本身的学习能力和修复能力都是很强大的,慢慢清理那些内在的障碍,人生那么长,总有时间让你成长。
小时候打压你,长大后叫你自信一点。小时候什么都没教你,长大后怪你什么都不懂。小时候让你听话,长大后要你有主见,这是利己还是利他?小时候听话,就是要接受他们的控制,不要给他们惹麻烦。长大后要有主见,就是不麻烦他们,而且能带他们过上好日子。丑小鸭变不成白天鹅,鸡窝里飞不出金凤凰。想要下一代过得好,想要把自己过好,基因优势、人脉资源、经济宽裕,三个之中起码要占一个。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