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每一次靠近或疏远,都是内心权衡的结果。情感的走向从来不是偶然,而是选择。人和人之间,没有所谓的突然,他想好了才会来,他想清楚了就会走。没有人会真的为你好而离开,他们的去留终究是为了自己。
人生本就是不停的去感受,去体验,爱你所爱。可是我们总爱去和别人比较,徒增自己的焦虑内耗。不一定要做世俗大家认为有意义的事,如果你想发呆,看日落,数星星都有意义。你只是来体验生命的,不是用来演绎完美的。慢慢接受自己身上那些灰暗的部分,原谅自己的迟钝和平庸,允许自己出错,允许自己偶尔断电,带着缺憾拼命绽放,不断尝试与收获感受,然后放下。就好像在吃汉堡比赛,输赢并不重要,因为怎么样你都能吃到汉堡。
你喜欢吃草莓,你会毫不犹豫的买下它,如果你不喜欢吃香蕉,但考虑到香蕉助消化,你还是会买它。所以喜欢是单纯的,不喜欢还会权衡利弊,在你犹豫的一瞬间,其实已经做出了选择。何为对的人?一见你,就笑的人;一见,你就笑了人。
人唯一惧怕的就是恶,一个坏逼大概率身边没啥小人,因为欺负人是人类的本能。说极端点儿,人只要是活着,就一定会搞人的,只不过环境好的时候,利润可以掩盖一切矛盾。当下这个环境下,生存空间弹性已经非常小了,我们身边的坏人就会越来越多。

如果你是一个内向老实的孩子,你千万躲着点儿,人就是人,你都得躲着点儿,宅在家里,别跟太多的人接触,未必是个坏事儿,一旦开始跟人打交道,和人在一起,你就会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相反,如果你果敢杀伐,果断菩萨心肠,又能霹雳手段,那不管什么时期你都能混的风生水起。

因为内向老实的人尊重规则,道德感比较强,这两样东西越强,你越是弱势了,永远记着,人都是利益驱动的,现在是混乱的,能浑水摸鱼的人才能冲出来,忍一时,他妈祸从天降,退一步,大难临头。你好好想一下,其实得罪人的时候,大多数都是你在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你不得罪人,利益就是别人的,所以你得习惯让别人。

你习惯让别人不高兴,甚至你主动让别人讨厌,你主动让别人不高兴,这说明你为自己争取利益呢?这么讲,如果你从来没有得罪过人,说明你这辈子也没有重来过,真真实实的获得过利益。人在低估,我们不能骗人,不能害人,不能损人,但是我们不能怕得罪人,更不能因为怕得罪人而不为自己争取利益。

人倒霉是有三个毛病的,第一个毛病就是你不好意思,是你的东西不好意思要,该得到的东西不好意思拿,一到家里花钱的时候就抓瞎。第二个毛病就是假大方,兜里边儿明明就三五百,请客吃饭非要带老款,他们别人张罗的喝酒局抢着买单,你自己要请大吉。这三个毛病就是遇事儿你就拼命干,其实挣钱的人都是心狠手黑,让你把后扇记着啊,会上公布的事儿都是会下决定的,干活永远是背黑锅的。孔老夫子说的一句话最对小人为威不为德,啥意思?礼貌和修养是针对有德行的人的,和平是打出来的。
如果一个人让你拿捏不准,那就不如短暂的放弃,与其交往把主动的权利和相互交往的频次交给对方,自己冷静下来观察即可。真正属于你的缘分会在离开你之后,依旧返回到你的身边,不需要你权衡利弊,也不需要你担忧失去。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心,附着到了对方身上,在那一刻,任何的东西和人已经不再属于自己,反而是我们的精气神属于了对方。
一定要舍得多花点时间精力,让自己有更多舒适感,人的舒适感高,就会变得很聪明,而且感受力会打开。身体不舒适,或者心理压着难受,就会身心分离。人为了逃避这样的感觉,就会降低自己的感受力。并且不允许自己很聪明清醒,只有进入一个很低的状态,才能忽视持续的难受。
人们最痛恨那些说出了真相的人。给愚蠢的人一面镜子,他们只会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婚姻是减半你的权利,加倍你的义务。婚姻是一个陷阱,诱饵是性,惩罚是共同生活。世界上99%的人,都在为1%的人活着,却还以为白己活的很精彩。大多数人把青春浪费在为晚年积累财富上,却在晚年把财富浪费在试图找回青春上。对他人的理解,止于我们的经验。
人们最痛恨那些说出了真相的人。给愚蠢的人一面镜子,他们只会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婚姻是减半你的权利,加倍你的义务。婚姻是一个陷阱,诱饵是性,惩罚是共同生活。世界上99%的人,都在为1%的人活着,却还以为白己活的很精彩。大多数人把青春浪费在为晚年积累财富上,却在晚年把财富浪费在试图找回青春上。对他人的理解,止于我们的经验。
什么是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一个人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要太执着于一个标准和结果。看了无数人生剧本以后,会发现,当你做事情不再考虑结果,用心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你自然就可以做到最好。因为如果你不在乎结果不好会怎样,不再被别人的言语所影响,不在乎结果,那么外界的一切都自然影响不了你。用心把当下的事情做好,把心回归当下,顺其自然,无为而为,最终结果通常都不会太差,反之你都不会太顺利。
我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看法的小女孩 我只是表面上装着不在意 其实很害怕别人觉得我怎么怎么样 然后悄悄讨厌我...
人首先对自己负有责任,做好准备,才可以帮助他人。
对自己不负责任,却指望他人,给他人带来负担,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任。从个人到国家都是如此。
即将到来的无论机会还是灾难,每个人做好准备,应对不时之需。个人无法逃避自己的责任,必须提早准备。这是个人选择,也决定了未来不同的结局。
人所拥有的越多,维护成本就越高。不论是任务、关系还是工具。
于是对做加法极其谨慎,并且要不断精进维修技术以提高效率。还要养成一种整体性思想,在对增加做考虑时就已经评估了维修方案。
领导能分清真正干活的人吗?网上有个高赞回复,是这样说的。
1、领导不是分不清,是懒得管,只要有人干活就行。
2、在领导眼里,干活的人,就是不给任何好处或不被表扬,他也照样会干好工作。
3、领导分的很清楚的事--谁是牛马,谁是嫡系,前者利用,后者提拔。

4、干活的人好找,让他开心的人不好找,懂得都懂。
5、领导都是欺软怕硬,老实人使劲压榨,不好惹的人不敢管。
为何中国没有二战老兵?

我们经常责骂日本人篡改侵华历史,可我们却不反思我们自己更多的篡改了抗战历史!一个连二战老兵都不承认的国家,一个其领导人口口声声感谢日本侵略并主动免除其战争赔款的国家,别人否认侵略当然也就顺理成章!

现在退休军人待遇分长征式、三八式、解放式三种,把其他党的二战老兵排除在外,后来甚至连参加朝战和对越反击战这两场不义之战也有待遇,这只能说明我们不是在为国,而是在为党!全世界参加二战的国家,至今只有中国没有二战老兵一说。

---刘子真:那些刺痛人心的历史的碎片
李江琳:六十多年前,中共大军西进,完全有能力拿下西藏的时候,西藏是什么状态?西藏名义上的宗主国大清王朝早已覆灭,后来的继承者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都被挡在门外,千方百计想要同西藏建立某种关系,西藏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享有国际藏学界公认的“事实独立”地位,西藏就是一个国家,具有一个国家所 有的一切。当时解放军是有能力打进西藏的,但是打进去的话,那就是一种“入侵”,就是“侵略”一个事实存在的独立国家。所以,解放军先在昌都打一仗,打败了藏军,然后放下身段,请西藏政府派人谈判,以军事为后盾,以武力占领为威胁,签订了《十七条协议》。协议的基础是邓小平起草的“关于与西藏地方政府谈判条件的意见”,发给中央的秘密电报中说明:“如果谈判不成,需要战斗进军,只要在第三、五条文字上略加修改(精神不变),就可以作为公开宣布的约法十条。”邓起草的第三条是“西藏现行各种政治制度维持原状不变更。达赖活佛之地位及职权不变更。各级官员照常供职。”第五条是“维持西藏现行军事制度不予变更”。从文本上来看,除了国防军入藏,西藏一切不变。达赖喇嘛接受了这个协议,于是有了宣传中的“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地方政府(这是中共在谈判中坚持这样称呼西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当年入藏和制定西藏政策,邓小平是一个主要操盘手。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宜粗不宜细”的“小平风格”清晰可见。协议越简单、越模糊越好,以便为日后留下操弄的空间。一国两制到底是什么规定,权力如何划分、权益如何保障、冲突如何裁定,邓小平不要英国式的详尽规定。他答应香港人民一国两制,“舞照跳马照跑”五十年不变,“港人治港”,却无说明只有“爱港爱国”的港人才可以治港,更无规定谁来确定此人是不是爱港,是不是爱国,万一爱港和爱国矛盾的时候怎么办呢?只要谁爱谁不爱由中央政府说了算,再漂亮的承诺随时都可能消失无踪的。西藏已有前车之鉴。

---今日香港,当年西藏
你显露美貌,就会有好色之人算计你。你显露财富,就会有贪财之人陷害你。你显露真心,就会有邪恶之人践踏你。

——刘震云
每个组织其实都是一个小王国,而其中的所有政治都是围绕着对资源的分配来展开的。所以说什么叫政治?政治就是分配资源,政治就是分蛋糕啊。而一个王国的样貌,在自然禀赋之外,基本全部都直接间接的来自分配,也就是说这个王国的样貌,这个组织的样貌都是来自分配。钱是商业世界的水流,管理者管理钱和资源,就要像农民管理水流和肥料。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它的人才生态,而人才生态来自什么?人才生态就是来自分配机制。那么是因为当上国王,所以拥有分配权,而是因为擅长分配,所以财散人聚,从而开疆扩土,裂地封王。当然,这两者都是有的。不过呢,所有的王都知道,分配权是权力的核心,分配能力也是能力的核心。
光而不耀,静水流深。一个人若开始炫耀自己,往往是灾祸的开端。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做人都应如静水般深沉,如此方能守住福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这一生,认清他人啊是智慧,了解自己才是境界。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懂得满足,则不会遭受屈辱,懂得适可而止,方能长久。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