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lifestyle 我把母親生前用過的護理床掛在二手網站上,1200 元出售,要求自提。沒想到有個本地買家居然只出 120 元,我決定教訓她一下,沒想到最后不僅把護理床賣給了她,還親自送到了她家。

這張護理床我花了 3000 多買的,只用了兩個月,標價 1200 元,并不是圖賺錢,只是想盡快處理掉,省得睹物思人。
不一會兒,就有人給我發消息了。“你好,護理床幾成新?”“9 成新,就用了兩個月。” 我回答。“那 120 賣嗎?本地的,可以面交。”
我看到 120 的時候,氣得想把手機摔了,這不是搶錢嗎?還裝得很大方地給我 120,當我是傻子嗎?我心里很不爽,就想了個辦法整她,回了一句:“賣。”
我跟她約在離我家不遠的醫院門口見,就把車停在醫院門口的路邊等她。過了一會兒,買家來了,是個年輕的妹子,看起來像個學生。
我在車上玩了一會兒手機,故意不理她的幾條信息,抬頭一看,發現那個妹子眼淚汪汪的站在醫院門口,還在等我。
我心軟了,就下車問她:“你是想用 120 元買我標價 1200 的護理床嗎?” 女孩轉過頭看我,一雙清澈的大眼睛,讓我想起了中學時班上的女神。
我有點內疚,就問她:“你為什麼要買護理床?”
她說她是給爸爸買的,她和爸爸還有哥哥相依為命,爸爸去年打工摔傷了腿,一直不能下地,她想給他買護理床,可是新的太貴了,她就去餐館打工賺了 170 元,打算用剩下的五十元找個三輪車拉回去。
我覺得她很不容易,就決定賣給她,聊了一會兒,我才知道她家離我家有十幾公里,我住在城東,她住在城西,一個小女生自己搬這麼一張床太難了,再說這麼遠的路程,給三輪車師傅五十元,他也不一定愿意,我就開車幫她送回去。
她家在一個老舊的城中村,離她租的房子還有一百多米,車根本開不進去,樓房也沒有電梯。
我抱著那張沉甸甸的床,一步步地爬到了五樓。妹子感激地哭了,一直說謝謝。我還幫她把床安裝好。
我看到她爸爸躺在床上,是個滿臉皺紋的漢子,他一直不能下床,看到我就給我露出了誠懇的笑容,和女兒一起不停地感謝我。房間雖然簡陋,但很整潔,也沒有異味。
回到家后,老婆奇怪地問我:“不是說去整那個人嗎,怎麼去了這麼久?”
當她知道我把護理床只賣了 120 元,還親自送貨上門時,老婆笑著說:“你平時做生意都是只賺不賠的,這次可虧大了,床賣得便宜不說,還花了油錢和人工。”
我也笑了,告訴她:“有些賬不是這麼算的。”
老婆聽了也沒再說什麼。
人在纠结的时候,唯一应该做的是把手头的事做好。

稳住,集中注意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不要想太长远,不想太多。最重要的事是你现在手头上能做的事,把手头上能做的做到最好即可。
能做的事是和对方见面,那你去见对方。别想对方缺点,也别想能不能过一辈子。
真正的强大,是没有沾沾自喜的优越感,也没有惴惴不安的得失心,只有沉静的自信,以及壮阔的谦卑。
做成一件事的最小周期是三个月。

大部分人,如果没被管理和监督,是无法主动、长期做任何事的。

你能每天投入两个小时,坚持三个月,就已经超过了80%的人。
你知道为什么你明明不张扬,很低调,还会惹来很多恶意和仇视吗?那是因为你表现出来的气质里,有安稳,有知足,有自由,有坚定,有岁月静好,和勇敢乐观。而这些,是他们终极一生,都很难获得的。有福之人千人恨,无福之人恨千人。招人喜欢不叫本事,遭人嫉妒,才说明你真有点东西。
熟悉的痛苦和未知的恐惧之间,
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卡尔·荣格)

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未知,许多人内心最深的恐惧源于对这种未知的抗拒,而宁愿沉溺于熟悉的环境,即使它充满了痛苦......
查理柯克支持拥枪权,但他并不会用武器来解决争端而是通过辩论,左棍们支持禁枪,但却无一例外的使用武器来让对方噤声。
权力与利益是政治的底色,政策就是这场博弈的‘说明书’。武力、货币、法律、舆论四大工具,正好构成了政治运作的四根支柱。
政治说到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既是斗争的艺术,也是治理人的学问。这场博弈的核心绕不开两样东西:权力和利益。权力是支配他人的能力,利益是驱动行为的诱因。掌握权力的人通过利益分配来维持秩序,而分配的方式决定了社会的运行逻辑。这种分配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需要一套明确的规则,这就是政策。政策如同说明书,告诉参与者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好了有什么甜头,做坏了要挨什么板子。要让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在于掌握四种关键工具的平衡运用。武力是最后的保障,货币是隐形的指挥棒,法律是明确的游戏规则,舆论则是思想的塑造者。这四种工具各司其职却又相互支撑,共同维系着政治系统的动态平衡。
本质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查理·柯克。我们都在左派的处决名单上,唯一的区别只是扳机是否扣动了而已。

去年我在巴塔哥尼亚呆了一段时间,顺便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其中的一个历史小插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智利南端,有个很小的港口城市:蓬塔阿里纳斯。去南极的船经常从这里出发。阿连德当政时,城里的左派头目开始没收富人的财产,从英国侨民开始。不久军事政变发生,头目被流放到德雷克海峡的小岛上。

如果你去过这些地方,就会明白那种小岛真的是极南苦寒之地,狂风暴雪不断,生存极度艰难。头目受不了这种折磨,托人捎信给他在城里的五个头面人物朋友,请他们向主管军官求情,放他回城里来。

军官听了五人的陈情,默默地起身打开文件柜,拿出一张左派头目在政变前几天签署的一份处决令,五人的名字赫然在列!五人面面相觑,半天做声不得。

左派的问题不只是激进,而是很容易丧失基本人性!右派也可能激进,但因为保守传统,大多数情况下,亲情友谊都还是靠谱的。
绝大多数看似成功的人,其实分不清范式、努力和运气的区别。他们把成功绝大部分功于个人努力,把失败全归咎于自己不够拼。

本质上他们忽略了一个根本事实,范式(paradigm)本质上是一个时代的游戏规则。它决定了什么事情容易成功,什么事情几乎不可能成功。很多所谓“努力就能成功”的故事,其实只是碰巧踩中了时代的风口。

而真正理解范式的人,知道努力只是成功的一部分,运气才是你恰好在对的时间、地点遇到对的机会,而能力则决定你能抓住机会的高度。混淆了这些概念,就容易陷入“我拼命了为什么不成功”的无尽焦虑,也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把运气当成必然。

想要真正掌握人生,不是单纯更努力,而是学会看清范式、判断趋势、提高能力,在对的风口上发力。否则再努力,也只是和时代赛跑,却可能永远落在后面。
世界上有3件事最愚蠢:
一是把钱借出去,等别人主动还;
二是闷头做事,等老板主动提拔;
三是使劲对别人好,坐等对方感恩戴德。
——刘震云

不放弃主动权,适用于一切合作关系。
这意味着不寄希望对方完全为你着想。你可以控制自己的专业水准和道德水平,却很难保证对方。哪怕风平浪静,也要有备选。
不要和重要的人,计较不重要的事。不要和不重要的人,计较重要的事。
低端的配得感是物质,高端的配得感是只过我想过的人生。不要总觉得自己是普通人,普通人他不是一个因,普通人他是一个果。人不是先天就决定了我,我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只能选大多数人的选项随波逐流,不是,人是因为在每一次能选择的时候,都选择了大多数人选择那个东西,随波逐流才成为了大多数人。无论是成长型的思维,还是自我实现的预期,他都告诉我们,人他不是定型的,在漫长的生命当中,每一次选择了集合,他塑造了我们,所以我们不能自我设限,我们要在每一个选择中都独立思考,选择出真的对我有感召力那条路,才能过出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
这个社会根本就不存在值得我们去仰视的人和事,你也没有必要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个社会其实就是一个草台班子,越早洞察这个真相,你就越能活得明白。所有的唯唯诺诺、自卑、自我否定、压抑以及失败,都是源于对社会和周围的人想的太强大、太完美了,就没有洞察到他们内在的空虚。一旦洞察到这种空虚,那么所有的一切在眼前的都是纸老虎,所有的人和事都是表面光鲜,里面一地鸡毛。
自我的契约,是“自律”;
集体的契约,是“纪律”;
社会的契约,是“法律”;
信息的契约,是“规律”。
要么解决问题,要么离开问题,要么与问题共存。

当遇到问题,行动顺序也是这个原则。
缺乏这种心态就很容易让人把内因外归。容易埋怨别人,比如别人不帮我就是不想我好。还会埋怨运气,比如事情不顺利、阻碍多了就心态崩溃。这样非常制约个人发展和社交生活,既阻碍解决问题,又阻碍和别人相处。
主动管理我的事,而不是环境应该为我的预期做出让步。
这种心态能帮人建立一种生活主人翁的态度,更成熟地跟环境相处。不会强求万事万物都朝预期的方向进行,也不会因为没有受到照顾而暴怒。
先想我能为我的事做点什么,不能直接跳至“别人为了我的预期该怎么让步”或者“老天为什么这么对我”这种想法上。
原则并不是宝贵的,能被遵守的原则才是宝贵的,不能被遵守的原则一文不值。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