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臣民”,拥抱“公民”——我的2023】

2023年,以色列发生了两件大事:反司法政变抗议运动和以哈战争。

这两件大事让我最终告别了“臣民”心态,向“公民”转化。很惭愧,我活了六十岁,至今才第一次在生命中而不只是在书本上理解什么是公民!不过“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公民与臣民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人民与国家关系的理解:公民认为“国家是我的”,臣民则认为“我是国家的”。因为“国家是我的”,所以在大政问题上,“我”(无论身份地位是什么)必须是国家的决策力量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个顺民、一个顾问、一个帮闲。国家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不是“我”被掌握在国家的手里。如果国家走了歪路,“我”必须尽我所能将其带回正路,不只是在言辞上,而且是在行动上,而且这行动必然是不屈不挠,可以妥协,但绝不放弃的。

公民对国家负有巨大的责任。这种负责是主动担负,而非被动安排的。今年我第一次理解了肯尼迪讲的“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的要点不在于“做些什么”,而在于“问问你自己”——“问问你自己”,而不是“问问领导”!是“你自己”决定要为国家做点什么,而不是等着君王来吩咐你奉献点什么!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是公民的自由意志决定的。当公民的自由意志汇合起来,便形成了国家的健康发展方向。

没有自由,便没有公民!

我也第一次理解了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为什么反对人们专注于赚钱。公民要对国家承担责任,便意味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物。他要了解实事,进行思考,参加政治性对话,参加政治活动,承接义务工作,捐献财物,这一切都意味着金钱上的损失。而古希腊是直接民主,公民还要直接参加国家管理,比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公民损失的时间和金钱还要多,因此,确立有牺牲精神的价值观对公民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公民爱国,是把国家像自己的儿女一样无私地护着、宠着,但若看见有什么不对,也会毫不留情地呵斥和管教。臣民爱国,是把国家当父母一样敬着,孝顺着,不敢有半点忤逆。

2024年,我将继续学习怎样成为一个自由公民,在书本上学,在生活中学,在街头抗议人群中学。
张平
特朗普干出历史性大事,那我来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干,不妥之处供大家批评。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干出的历史性大事,那就是克林顿放天朝进入世贸,克林顿之所以这样选择,依据是天朝经济发展后,人民会有更高的追求,民主宪政随之而来。不能说克林顿的决策错误,1、哪怕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天朝也应当进入民主社会;2、从冷战后,培育市场来说,富裕的天朝人应当是大市场;3、工业文明与小政府互为因果,天朝选择工业文明,必然选择小政府。

然而谁也没想到克林顿的期望的并没有实现。不可否认天朝实现了财富积累,但是财富并没有落到屁民的口袋,手段当然多种多样,主要有两个

1、通过18亿亩耕地红线的幌子,把政府做成唯一的地主,把土地以及附着在土地上的利益定得奇高,不但收走了屁民创造的财富,还没收了屁民孙子辈的财富,没有创造出西方所期望的市场,全国交个税的有说仅六千万,最高不超过一亿,再刨去还房贷的,估计仅剩一半,也就是这3到5千万人才有消费,其他人仅维持生存而已。

2、通过收买既得利益阶层,剥夺其他所有人的权利,获得表面稳定。收买是入世之后立即进行的,准确说2003年,手笔之大叹为观止,既有传统上的利出一孔,又有当代的监守自盗。财政收入直接用来发军、公、教的超高退休金,又形成不了消费。同时对这个阶层外的群体全方位打压,身家亿万又如何,要抓要杀举手之劳。他们做不到任何一个哪怕图腾意义的人大、政协的副主任、副主席,更别说党政职务了。

全国所有官员,没有人具有商业思维,很多网友向我反映,即便广东、浙江的处级、厅级领导也完全没有商业思维,企业讲的事情,完全不能理解,更拿不出办法。这与89年之后,整整36年阶层封闭有关,所有干部都是家门、校门、衙门的三门干部。所以散人说拿搅屎棍还总拿有屎的那头。

这样一个巨无霸是可怕的,我怕,怕哪一句话不对就喝茶,特朗普、石破茂、赖清德、李嘉诚也都怕。

讲到这里,可以看出特朗普所做的历史性决策的无奈,无论国际局势上还是道义上都是正确的,是对克林顿政策的补救。

是不是似曾相识?里根把油价打到10美元一桶,美国人民不苦吗!带来的是苏联解体。

可以说特朗普这是战争,是亡党之心不死。

其实我判断美国的痛苦没那么大,美国最关心的是就业,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看,这个政策会带来就业。至于通货膨胀,减税、减油价会平衡掉大部分。至于供应多元化,已做了七八年了。

庞大的产能无处转移,给有的国家会带来灾难,只要安全,只要稳定就行。
生存就意味着去改变,改变就意味着成熟,而成熟就意味着孜孜不倦地创造自我。

——亨利·柏格森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