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舒适的关系,是双方都对关系没有期待,而非描述的那种完美的终身的共生。因为期待本身呢,就是很微妙的暴力。当你在关系里对别人有期待,就是对自己的情感暴力,因为始终有一条线在衡量,别人永远无法满足,也就永远没法快乐。同样,别人对你有期待呢,也是对你的一种枷锁,你总会在意那些期待,想要活出那种期待,即使他再隐晦,无论友情、爱情、亲情。一个人升起期待,必然会有一套完美形象公式,在脑海里框住自己。比如,她是我的朋友,那就该倾听我的表达;她是我的妈妈,就该无微不至;她是我的爱人,就该照顾我,等等等等。烦恼随之而来,期待中的共生关系呢,最终都会带来绞杀式的伤害。所以呢,请和一个懂你真心多可贵的人在一起,而不是一个能为你洗衣做饭、照顾生活,符合各种空心描述的人。
任何违背常理的举动,背后都有利益在主导,如果一件事困扰你,而且表面是用各种感情、人情、亲情做包装,这时候你千万不要迷糊,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这是他们在向你下手的信号,你一定要迅速的从利益得失,人性的黑暗面着手准备反击,任何幻想都不要有,你不敢想的,不敢面对的,就是他们要做的,你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最体面的保全自己。
天资平庸的普通人在网络时代最应该利用好网络的算力和信息。
会用AI工具辅助自己学习和工作,比如制定日程、制定个人计划、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结构(做个思维导图)、随时随地提问……
如果连最基本的信息都要找人掰碎喂到嘴里,在目前这个时代恐怕天资卓越的人都要落后。
会用AI工具辅助自己学习和工作,比如制定日程、制定个人计划、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结构(做个思维导图)、随时随地提问……
如果连最基本的信息都要找人掰碎喂到嘴里,在目前这个时代恐怕天资卓越的人都要落后。
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开始用为过猛的人,注定会走不太远,极强的业为和欲望会让他过度专注于结果。哪怕是一个很细微的障得,都会极大的影响他的心情,会走的很累,会感到疲惫不堪,会耗光热情和精力,从而产生内耗。所以说慢慢来,懒懒散散的干,反而容易坚持下去,对于自己控制不了的事,就不要过度操心和关注,允许一切的发生。
越来越觉得人是所处环境下的产物,思维、观念、胆识、见识全部都受来自环境里信息质量的影响。
好的环境有质量高的信息和情绪价值,能带人丝滑地进入新世界。差的环境充斥着质量低的信息和内耗,带来误导、自我怀疑和挣扎,十分折磨人。 在任何阶段都不要放弃选择环境、更新环境,甚至重建环境。
好的环境有质量高的信息和情绪价值,能带人丝滑地进入新世界。差的环境充斥着质量低的信息和内耗,带来误导、自我怀疑和挣扎,十分折磨人。 在任何阶段都不要放弃选择环境、更新环境,甚至重建环境。
为什么看起来温和的人,接触起来会有距离感?因为越是温柔的人,偏偏越难驯服,越是气场平和、心性温柔的人,越不爱和别人太密切的交往,生怕哪里辜负了对方的期待,同时也绝少期待他人,于是在一般人的眼里就变成了冷漠自私的人。可惜的是,越温柔的人偏偏越难驯服,他们的善良是不着痕迹的,他们宁愿一个人静静的待着,也不愿被世俗的喧嚣所打扰。记得百年孤独里有一段话,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
所有教育中最核心的是自信,让一个孩子学习好最简单的是先让他在某方面建立自信,无论体育还是手工。让他在这方面建立自信,延伸到学习功课,成为学霸是分分钟的事。
让一个成功的人最简单的方法,也是自信。
学霸跟成功相关的是自信带来的胆略,由于一贯学习的成功,让他自信能在工作、事业上成功。
让一个成功的人最简单的方法,也是自信。
学霸跟成功相关的是自信带来的胆略,由于一贯学习的成功,让他自信能在工作、事业上成功。
古代文人如何说我想你了?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思君不见,念往昔兮。白头并非雪可替,相识已是上上签。思君念君不见君,终是相逢已路人。不思量,自难忘。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别情不处说,方寸是星河。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为什么看起来温和的人,接触起来会有距离感?因为越是温柔的人,偏偏越难驯服,越是气场平和、心性温柔的人,越不爱和别人太密切的交往,生怕哪里辜负了对方的期待,同时也绝少期待他人,于是在一般人的眼里就变成了冷漠自私的人。可惜的是,越温柔的人偏偏越难驯服,他们的善良是不着痕迹的,他们宁愿一个人静静的待着,也不愿被世俗的喧嚣所打扰。记得百年孤独里有一段话,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
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你就会经历怎样的人生。比如说,当你面对挑战的时候,即使身边的人都相信你能行,但是你总是说我自己不行,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如你所料的,你是一定会失败的。那个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你真的不行,而是因为你有一套非常消极的自我预言。当你去预言自己会失败的时候,你就又会去留意那些对你不利的信息,你的情绪就会变得特别的躁动,特别的焦虑,特别不安,你的行动也会开始变得消极被动,最终你用你自己去说服了你的预言。相反,当你能够做出积极的预言的时候,你就会去寻找符合期望的正面信息,这些正面信息又会诱发你去找到更多的正面信息,让你充满自信,让你觉得这个事儿一定能够干成,你在行为上就会变得更加的积极、息极。大大提升你成功的概率。而这个世界上能够成事儿的人,自始至终都不会让脑袋里面存在任何一个消极的词汇和表达,他们的语言系统里面充满的都是对自己的绝对相信,所以说他们的人生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顺其自然的发生正向的转变。所以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它就是一种心毛。我们每一个人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说话的时候,你就几乎决定着你这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是什么样子的,也决定着你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能量状态是高还是低的,并且最终决定着你这个人的行动力、执行力和决策力的精准性。当我们在大脑里面不断的给自己去充分的自我肯定的时候,你的身体和你的大脑就会释放相应的一些积极的激素,你就可以利用他们去想象自己的最好的那个版本。
有一句话是,世界只是我打磨自己的工具,这是多么强大的主体意识。就像王阳明心学日课里边有一句话叫做:我不看花,是花与我同心寂,你以为你是在和世界周旋,其实是和自己的情绪周旋,有的时候还是庆幸自己是人类,就比如说是花儿,我比花自由,我能跑能跳,也能改变很多东西。既然人人都有良知,那么人人就都有属于自己的事情,我们生来什么都没有,所以一切都是锦上添花。不管你遇到什么问题,请你务必千万次不厌其烦的拯救自己。
什么才是真正内心强大的父母?第一,当孩子指责你时,你看到的不是攻击,而是他内心深处的委屈。第二,当孩子讨好你时,你懂得不是讨巧,而是他渴望被认可的眼神。第三,当孩子对你冷漠时,你察觉的不是叛逆,而是他内心缺失的安全感。第四,当孩子爱顶嘴时,你明白的不是对抗,而是他想被肯定的心声。例如当孩子撒谎时,你看到的不是欺骗,而是他害怕被惩罚的。第六,当孩子拖拖拉拉时,你体会的不是劳动,而是他内心的挫败,一个内心真正强大的家长,不会只会愤怒和指责,而是学会用耐心和理解去温柔的治愈孩子的心灵创伤。
昨天发的“南昌锜振东案”就只是筒单说一下,没说那么详细,所以我删了,重新详细说一下。
男女双方都是江西南昌某大学学生,男方的家庭比较贫困,因此闲暇之余勤工俭学的在学校兼职修理手机,男方因为帮女方修好了手机,双方就此开始相识,之后双方关系越来越密切和暖味,在微信互发比较暧昧的信息,并且以“宝”称呼。
5月7日,女方的手机又损坏了,男方无偿修好,随后女方去男方的宿舍拿手机,并在男方的宿舍里,双方发生了关系。
一天之后,女方再和男方见面,要求建立男女朋友关系,被男方拒绝,然后女方就将此事告知心理老师,心理老师建议其报警,于是女方选择报警。
再过一天,也就是5月9日,警方找到男方做笔录,男方并没有第一时间被拘留,而是仅仅被监视居住。
此后女方表示自己有跳楼倾向,并且声称生活不能自理,6月份,女方拿出抑郁症的证明。
到了8月27日,警方正式刑事拘留男方,10天后被批准逮捕。
在庭审的过程中,男方拿出双方的聊天记录,聊天记录里双方聊天大胆露骨,互相试探挑逗,并且女方还给男方发过穿蕾丝的大尺度自拍,显示双方处于暖味关系中。
而女方则表示这些暧昧的词语并不能代表自己同意发生性关系。
男方表示在发生性关系的整个过程中,女方既没反抗也没呼救,男方所住的宿舍是隔音很差的学校公寓,如果男方真的强奸了,女方呼救,隔壁宿舍肯能听到,但是隔壁的邻居表示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而女方表示没有呼救,是因为自己当时过于恐惧。
男方又拿出了自己拍的全程视频证据和学校的监控录像,在发生性关系之后,两人共同离开,女方与男方相处平和,甚至有女方靠在走廊等待男方出门的画面,男方律师还调取了次日的街道监控录像,发生性关系的次日,女方再次来到男方宿舍,等男方洗完澡,还找男方要了一瓶啤酒,酒后与男方共同走路还互相牵手去散步,但女方表示自己此时有严重的抑郁症,所以上述行为并不能代表已经同意发生关系。
男方的姐姐为了反驳这点,跑到给女方做抑郁认定的医院,靠撒谎以及填写了一份问卷调查后,获得了一份重度抑郁的病历。
于是本案中最大的争议点来了,出于情趣,男方在和女方发生性关系时进行了录音,这份录音长达21分钟。
这段录音记录了二人发生性关系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女性的表现非常强势,女方甚至还说了“你不行的话就给我起来”,并且在男方说“太累了,我困了,想睡觉,等我休息一晚上”后强行将姿势调整为女上位,然后男方询问“你累不累”,而女方则是戏谑的以“你要是累就打死你”,为理由要求男方继续满足她的性需求。
即使有录音和全程视频证据,有聊天记录证明两人关系暧昧,证明全程无强迫性质及女方主动,甚至还包括了女上位这一类完全不可能是强奸的姿态,但都没用。
法院认定是强奸,男方一审被判六年,二审判三缓三。
某些人不是经常说“可以一边发生性关系一边录音录视频自证清白”吗?本案彻底击穿这个幻想,事实证明无论是同意书还是录音录视频都没用,只要对方一口咬死你强奸了,基本就没辙。
男女双方都是江西南昌某大学学生,男方的家庭比较贫困,因此闲暇之余勤工俭学的在学校兼职修理手机,男方因为帮女方修好了手机,双方就此开始相识,之后双方关系越来越密切和暖味,在微信互发比较暧昧的信息,并且以“宝”称呼。
5月7日,女方的手机又损坏了,男方无偿修好,随后女方去男方的宿舍拿手机,并在男方的宿舍里,双方发生了关系。
一天之后,女方再和男方见面,要求建立男女朋友关系,被男方拒绝,然后女方就将此事告知心理老师,心理老师建议其报警,于是女方选择报警。
再过一天,也就是5月9日,警方找到男方做笔录,男方并没有第一时间被拘留,而是仅仅被监视居住。
此后女方表示自己有跳楼倾向,并且声称生活不能自理,6月份,女方拿出抑郁症的证明。
到了8月27日,警方正式刑事拘留男方,10天后被批准逮捕。
在庭审的过程中,男方拿出双方的聊天记录,聊天记录里双方聊天大胆露骨,互相试探挑逗,并且女方还给男方发过穿蕾丝的大尺度自拍,显示双方处于暖味关系中。
而女方则表示这些暧昧的词语并不能代表自己同意发生性关系。
男方表示在发生性关系的整个过程中,女方既没反抗也没呼救,男方所住的宿舍是隔音很差的学校公寓,如果男方真的强奸了,女方呼救,隔壁宿舍肯能听到,但是隔壁的邻居表示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而女方表示没有呼救,是因为自己当时过于恐惧。
男方又拿出了自己拍的全程视频证据和学校的监控录像,在发生性关系之后,两人共同离开,女方与男方相处平和,甚至有女方靠在走廊等待男方出门的画面,男方律师还调取了次日的街道监控录像,发生性关系的次日,女方再次来到男方宿舍,等男方洗完澡,还找男方要了一瓶啤酒,酒后与男方共同走路还互相牵手去散步,但女方表示自己此时有严重的抑郁症,所以上述行为并不能代表已经同意发生关系。
男方的姐姐为了反驳这点,跑到给女方做抑郁认定的医院,靠撒谎以及填写了一份问卷调查后,获得了一份重度抑郁的病历。
于是本案中最大的争议点来了,出于情趣,男方在和女方发生性关系时进行了录音,这份录音长达21分钟。
这段录音记录了二人发生性关系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女性的表现非常强势,女方甚至还说了“你不行的话就给我起来”,并且在男方说“太累了,我困了,想睡觉,等我休息一晚上”后强行将姿势调整为女上位,然后男方询问“你累不累”,而女方则是戏谑的以“你要是累就打死你”,为理由要求男方继续满足她的性需求。
即使有录音和全程视频证据,有聊天记录证明两人关系暧昧,证明全程无强迫性质及女方主动,甚至还包括了女上位这一类完全不可能是强奸的姿态,但都没用。
法院认定是强奸,男方一审被判六年,二审判三缓三。
某些人不是经常说“可以一边发生性关系一边录音录视频自证清白”吗?本案彻底击穿这个幻想,事实证明无论是同意书还是录音录视频都没用,只要对方一口咬死你强奸了,基本就没辙。
我认识一个自以为长得漂亮感觉男人为她们买单就是自己有魅力,还可以拿出来显摆的那种女士。
她持这种理念似乎一直畅通无阻。嫁了个家庭背景好的男人换了份好工作,又凭与多位男性领导玩暧昧爬到一个较高职位……
她为此而傲娇,并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估计你遇到的就是这类人😀
她持这种理念似乎一直畅通无阻。嫁了个家庭背景好的男人换了份好工作,又凭与多位男性领导玩暧昧爬到一个较高职位……
她为此而傲娇,并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估计你遇到的就是这类人😀
“Manner悪い”?
日本人批评中国人,排在第一的永远是:マナー悪い。这句话似乎怎么翻译都不太准确,词不达意。翻译成“没有礼貌?”,很多国人会说,我很有礼貌啊。翻译成“不遵守规则”?也不对,咱也没违反什么规则啊。还是用具体事例来说吧。
前几天,一位身家数亿的熟女,才来日本不久,让我给她订附近的一个高档酒店。我和她并不熟,只是在一个饭局上遇到过。给不熟的女士订酒店,这种事很容易说不清楚。首先,订完了,你万一取消了,差不多8万日元一晚的房费谁出?其次,我去开房,一个年轻女士去住,这事儿不好解释。于是直接拒绝了。
接下来,女士约我到车站接她,载她去酒店。出于礼貌,举手之劳,当然可以。几个小时后,女士改主意了,让我去十几公里外的另一个地方接她。我说可以。
又过了会儿,她说她到了,让我去接她,地点又改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我忍着不快,还是去接了她。
(日本的国民性决定,不到万一,绝不麻烦别人。甚至到万一了,也不麻烦人。而我们中国人请求别人帮助,开口一般容易得多。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家相互帮助很正常。日本这种万事不求人的现象不好,真有事了,寻求帮助是应该的。但是随意向别人张口就有问题了。)
第二天午餐,在她酒店一楼的餐厅。到了之后,发现她没订位。向服务生表示歉意,请他给安排了座位。
(在日本需要订位的高档餐厅,不要轻易不订位就登门。有人说,不订位咋了?我过去看看,能给安排座位就安排,不能安排,我离开不就完了?理是这个理。高档餐厅,日本人很少不订位直接走上门的,为的就是避免“迷惑”,即给人添麻烦。一般认为直接登门是不得体的。哪怕你已经在餐厅门口了,最好还是打电话问,而不是直接登门问。这一点,和国内完全不同。国内任何一家高档餐厅,你直接登门似乎都是无可厚非的。)
我到了,她却没下楼。我傻坐在酒店的沙发上等她,有点不耐烦,打电话给她,电话占线,只能继续等。等了十几分钟,给她发了个信息:你两分钟之内不下来,我就离开。我心想,我和你根本不熟,我也没兴趣和你一起吃饭。来吃饭完全是抹不开面子。真心没理由惯着你。
不到两分钟,她下来了。我忍着不高兴,说了一句你很忙啊。她说,没办法,工作重要。我接了一句,是啊,工作重要,因为你的工作,就可以让我等。她没作声,估计心里会不会在想,这人咋这么小气,就等会儿咋了?😀
服务生看人来了,就把我们往餐厅里引。刚进了餐厅,就在门口的地方,她停下了,指着窗边的桌子问服务生,我们可以坐这里吗?那个桌子上已经做好了三个人的摆盘。服务员说,这里已经有人了。她没听懂,说自己想坐窗口座位。服务生再说一遍,有人预订了。她说,那如果预定的人取消了,能不能把我们换过来?她英语一般,服务生勉强听懂了。
她个子高,我个子也高。两个很显眼的高个子外国人就那么挡在餐厅入口,要求换座位。我脸上挂不住,没陪她在那里纠结,直接走向我们的桌子。
午餐开始,她说话的声音不算大,但也比周围的人高了不少,我不得不提醒她小点儿声。过了一会儿,她点的酒没了,就喊离得很近、正在服务隔壁桌的服务生。
连续大声喊了两遍,服务生没理她。我真有点儿无地自容。过了一会儿,我喊了服务生。服务生过来给她加了酒。
我问她,你喊了服务生,我也喊了,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她一脸蒙圈,问哪里不同。我说,你也看见了,服务生刚刚正在和隔壁桌的客人说话,是在点菜。他正在说话的途中,你喊他,你认为他会怎么样?他会撇下那桌的客人先来照顾你吗?
那么就只能有两个可能,要么回你一句“稍等一下”,要么装着没听见。我们离他这么近,不到2米,你那么大声喊他,别的客人都听见了,服务生不可能没听见。他就是不想搭理你。
她开始抱怨这家餐厅的服务真差,然后说在餐厅喊服务生不是很正常吗?需要像我这样小心翼翼吗?说我已经被日本同化,完全是日本人的思维了。
我说这些在任何一个文明程度高一点的地方都适用。我们很多人在国内我行我素、直来直去惯了,已经不会约束自己的性格了。不会先观察周边的细节,然后再行动。简单地说,就是活得粗糙不精致。
饭吃完了,该上甜点了,她发现刚刚要的那个窗口位置客人走了,空出来了,就喊服务员,要求换过去。我面子上真有些挂不住。咋就这么不怕麻烦别人呢。等人家收拾完桌子,重新摆台,你这边的甜点可能早已吃完了。服务生只能把做好的甜点先放一边,等那个桌子收拾好了再上。问题是,甜点里有冰淇淋。
这次的服务生是个女孩。她考虑了一下,答应了。收拾好了桌子,把我们让了过去。
她服务我们的时候,脸上已经没了微笑。我觉得不能就这样算了,开始与服务生搭话,几句话把她逗笑了,然后说给她添麻烦了。服务生笑着说,没什么。
饭吃完,我急于开溜。她看留不住我,就让我先走,她一个人在这里再呆一会儿。她把这里当成咖啡厅星巴克了。
回头看的话,我们会发现,她没做错什么,似乎一切都很正常。但是,“Manner悪い”这顶帽子已经在她头上了。
我喊结账,她都懒得说一句我来吧。以我的脾气,也不可能让女士付帐的,客气一下至少让人觉得舒服些。但对于不少国内女士来说,似乎女人和男士吃饭,男士付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不用客气。
(在这一点上,中日两国差异巨大。日本女孩首先不会轻易和不熟的男士吃饭。如果吃饭了,一般会坚持付一半的钱。如果女方坦然接受你付账,那么,男士,恭喜你,你可能桃花运来了。在这一点上,中国很多女士似乎不太讲武德。😀)
我觉得,无论在哪里,还是应该小心行事,修养先行,个性靠后。尽量不要招别人讨厌。大家都是普通人,只要你表现出修养,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到哪里都大大咧咧地以自我为中心,就会让人厌烦,就是マナー悪い。
Manner悪い说的其实就是素质差,没修养。
日本人批评中国人,排在第一的永远是:マナー悪い。这句话似乎怎么翻译都不太准确,词不达意。翻译成“没有礼貌?”,很多国人会说,我很有礼貌啊。翻译成“不遵守规则”?也不对,咱也没违反什么规则啊。还是用具体事例来说吧。
前几天,一位身家数亿的熟女,才来日本不久,让我给她订附近的一个高档酒店。我和她并不熟,只是在一个饭局上遇到过。给不熟的女士订酒店,这种事很容易说不清楚。首先,订完了,你万一取消了,差不多8万日元一晚的房费谁出?其次,我去开房,一个年轻女士去住,这事儿不好解释。于是直接拒绝了。
接下来,女士约我到车站接她,载她去酒店。出于礼貌,举手之劳,当然可以。几个小时后,女士改主意了,让我去十几公里外的另一个地方接她。我说可以。
又过了会儿,她说她到了,让我去接她,地点又改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我忍着不快,还是去接了她。
(日本的国民性决定,不到万一,绝不麻烦别人。甚至到万一了,也不麻烦人。而我们中国人请求别人帮助,开口一般容易得多。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家相互帮助很正常。日本这种万事不求人的现象不好,真有事了,寻求帮助是应该的。但是随意向别人张口就有问题了。)
第二天午餐,在她酒店一楼的餐厅。到了之后,发现她没订位。向服务生表示歉意,请他给安排了座位。
(在日本需要订位的高档餐厅,不要轻易不订位就登门。有人说,不订位咋了?我过去看看,能给安排座位就安排,不能安排,我离开不就完了?理是这个理。高档餐厅,日本人很少不订位直接走上门的,为的就是避免“迷惑”,即给人添麻烦。一般认为直接登门是不得体的。哪怕你已经在餐厅门口了,最好还是打电话问,而不是直接登门问。这一点,和国内完全不同。国内任何一家高档餐厅,你直接登门似乎都是无可厚非的。)
我到了,她却没下楼。我傻坐在酒店的沙发上等她,有点不耐烦,打电话给她,电话占线,只能继续等。等了十几分钟,给她发了个信息:你两分钟之内不下来,我就离开。我心想,我和你根本不熟,我也没兴趣和你一起吃饭。来吃饭完全是抹不开面子。真心没理由惯着你。
不到两分钟,她下来了。我忍着不高兴,说了一句你很忙啊。她说,没办法,工作重要。我接了一句,是啊,工作重要,因为你的工作,就可以让我等。她没作声,估计心里会不会在想,这人咋这么小气,就等会儿咋了?😀
服务生看人来了,就把我们往餐厅里引。刚进了餐厅,就在门口的地方,她停下了,指着窗边的桌子问服务生,我们可以坐这里吗?那个桌子上已经做好了三个人的摆盘。服务员说,这里已经有人了。她没听懂,说自己想坐窗口座位。服务生再说一遍,有人预订了。她说,那如果预定的人取消了,能不能把我们换过来?她英语一般,服务生勉强听懂了。
她个子高,我个子也高。两个很显眼的高个子外国人就那么挡在餐厅入口,要求换座位。我脸上挂不住,没陪她在那里纠结,直接走向我们的桌子。
午餐开始,她说话的声音不算大,但也比周围的人高了不少,我不得不提醒她小点儿声。过了一会儿,她点的酒没了,就喊离得很近、正在服务隔壁桌的服务生。
连续大声喊了两遍,服务生没理她。我真有点儿无地自容。过了一会儿,我喊了服务生。服务生过来给她加了酒。
我问她,你喊了服务生,我也喊了,你觉得有什么不同吗?她一脸蒙圈,问哪里不同。我说,你也看见了,服务生刚刚正在和隔壁桌的客人说话,是在点菜。他正在说话的途中,你喊他,你认为他会怎么样?他会撇下那桌的客人先来照顾你吗?
那么就只能有两个可能,要么回你一句“稍等一下”,要么装着没听见。我们离他这么近,不到2米,你那么大声喊他,别的客人都听见了,服务生不可能没听见。他就是不想搭理你。
她开始抱怨这家餐厅的服务真差,然后说在餐厅喊服务生不是很正常吗?需要像我这样小心翼翼吗?说我已经被日本同化,完全是日本人的思维了。
我说这些在任何一个文明程度高一点的地方都适用。我们很多人在国内我行我素、直来直去惯了,已经不会约束自己的性格了。不会先观察周边的细节,然后再行动。简单地说,就是活得粗糙不精致。
饭吃完了,该上甜点了,她发现刚刚要的那个窗口位置客人走了,空出来了,就喊服务员,要求换过去。我面子上真有些挂不住。咋就这么不怕麻烦别人呢。等人家收拾完桌子,重新摆台,你这边的甜点可能早已吃完了。服务生只能把做好的甜点先放一边,等那个桌子收拾好了再上。问题是,甜点里有冰淇淋。
这次的服务生是个女孩。她考虑了一下,答应了。收拾好了桌子,把我们让了过去。
她服务我们的时候,脸上已经没了微笑。我觉得不能就这样算了,开始与服务生搭话,几句话把她逗笑了,然后说给她添麻烦了。服务生笑着说,没什么。
饭吃完,我急于开溜。她看留不住我,就让我先走,她一个人在这里再呆一会儿。她把这里当成咖啡厅星巴克了。
回头看的话,我们会发现,她没做错什么,似乎一切都很正常。但是,“Manner悪い”这顶帽子已经在她头上了。
我喊结账,她都懒得说一句我来吧。以我的脾气,也不可能让女士付帐的,客气一下至少让人觉得舒服些。但对于不少国内女士来说,似乎女人和男士吃饭,男士付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不用客气。
(在这一点上,中日两国差异巨大。日本女孩首先不会轻易和不熟的男士吃饭。如果吃饭了,一般会坚持付一半的钱。如果女方坦然接受你付账,那么,男士,恭喜你,你可能桃花运来了。在这一点上,中国很多女士似乎不太讲武德。😀)
我觉得,无论在哪里,还是应该小心行事,修养先行,个性靠后。尽量不要招别人讨厌。大家都是普通人,只要你表现出修养,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到哪里都大大咧咧地以自我为中心,就会让人厌烦,就是マナー悪い。
Manner悪い说的其实就是素质差,没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