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觉醒,真正的觉醒是意识到自己其实是被基因,被父母,被学校,被文化,被社会环境驯化成了今天的你的这个样子的,这个不是真正你自己,然后你开始用行动重新去塑造那个真正的自己。那在你没有觉醒之前,你会被恐惧,不自信,自卑,各种执念,然后封印在其中,你是等靠要的被动状态,等着被动去接受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发生在你的面前,然后你赶鸭子上架去处理这件事情,你是等着别人去替你自己做出一些决定,因为到了后面,即便这个事情没有处理的很完美,你也可以大言不惭的说,这个不是我自己决定,我是问别人的,你在等着别人跟这个社会为你去制定目标,那你就特别容易被现实狠狠的摁在地上去摩擦。很多人,他们终其一生都被封印在这个不自知的潜意识里面,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去活出过自我。真正的觉醒,它其实是一种内在的觉醒,是思想觉醒,它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感觉。是一个人的思维由混沌变得清晰的一个过程,然后你开始对这个世界的规律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你对于自身你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你开始能够看到很多事情背后的那个逻辑跟原因,也可以更好的去跟自己的一些行为和解,你非常清楚的明白你过往所做的一切,所想的一切,所追求的一切,那个根本不是你自己想要的,你的意识曾经是被别人操控的。当你觉醒到这一点的时候,你的心智模式就会从索取变成是创造,从逃避变成是主动,从讨好变成是利他,从嘴硬变成是自强,从恐惧进入到一种挑战的模式。其实这个时候你的内在小孩儿已经全面长大了,你开始为生死而战,为梦想而战,而为尊严而战,为真爱而战,一往无前,我就是真的很勇,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越挫越勇,然后最终你就成为了你自己的光,你变成一个非常完整的能量体。
做得比你多比你好的人,往往更专注于自我提升和创造价值,其价值感源于自身成就,无需通过批评他人获取优越感;
做得少不如你的人,容易通过贬低他人来缓解自身焦虑与自卑,用 “批评” 作为低成本的心理补偿机制,借由评判他人彰显自身 “正确”。这本质是一种缺乏实际能力的自我防御。
成功男人允许一切的发生,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旧人无需问近况,新人不必知过往。最难的不是开始,而是适可而止,人生如棋,落子难回,识局者生,破局者存,掌局者赢,你能看得通透那是你的本事,你能观棋不语那才是真正的智慧,吃人的礼教往往都披着温情的外衣,好人和烂好人的区别就在于,你的善良有没有原则,人生有四大多管闲事,扶烂泥,雕朽木,翻咸鱼,还有烫死猪,叫什么,天雨虽广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宽,不度无缘之人。你要是真的活明白了,你就懂得,允许亲人撞南墙,看着朋友走弯路,目送爱人踩深坑,因为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而说教往往是最毒的仇恨,真正的善良都带着条件,高级的爱呢,都标着价码,不度他人因果,不欠红尘情债,不背他人孽障,男人最高明的处事,就是把自己活成一家银行,存取自由,利息分明。
被社会毒打悟出的人性真相:永远不要以弱者的身份出现。倾诉是世界上最愚蠢的行为。朋友越多的人,越失败。没有实力的真诚,一文不值。世界的本质就是优胜劣汰。太老实,太善良的人,只适合领几千块的工资。如果你父母是个穷人,越听话,人生越惨。现实和口号是两回事,只有书呆子才相信所谓的公平。没人在乎你的死活,自己才是生命中唯一的救世主。你越讨好别人,别人越不尊重你。你越冷血,越果断,越不拖泥带水,就越是有人欣赏你。永远不要让你的筹码,只剩下老实和善良,大家都喜欢老实人,却不会尊重老实人。只有精神状态相似的人之间,关系才能加深。过分依赖别人,就会被利用。别人比你混得好,不一定就是能力比你强,有可能是比你更懂人情世故。事不一定要干得漂亮,但是话一定要说得漂亮,到后来你会发现一颗好心,比不上一张好嘴。成年人的世界不回应,那就是拒绝。一辈子都在跟别人攀比,是人生的悲剧。不要向任何人诉苦,80%听了会很高兴。
东方人的含蓄,很多人以为啊,这个是个优点,其实这个恰恰说错了,这个完全是一个生存状态比较差的反应。那为什么你要含蓄呢?是因为你在生活当中要夹着尾巴,为什么你要夹着尾巴呢?原因就在于你的生存环境啊,太不安全了。你看林黛玉在贾府里面啊,她对生活的小心翼翼,夹着尾巴,那其他人就更不用说,那还有很多人他的地位没有林黛玉这么好呢,那跟贾宝玉打情骂俏一下就被差点活活打死,那你说他怎么可能不含蓄,怎么敢表达自己?所以这些所谓的含蓄啊,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要把它上升成什么美学,上升成哲学,还以此为荣了,这个完全是一个生存状态比较差的反应。
当你诉尽委屈,换来的只是一场辩论。你就应该明白,以往的误会不需要解开,长辞永绝是最好的结局。
争对错是没用的,只要你足够有价值,你会发现大家对你的耐心和容错率是无限的,普通人最直观的幸福感来源其实就是你接触的圈子对你的忍耐值有多高,你价值越高,别人就越能忍你。你没价值的时候,你的对错,对别人来说毫无意义。对错并不能改变别人对你的态度,但是价值可以。
人生最大的灾难,不是因为不够善良,而是对恶的认识不深,对蠢的防备不足。智者面前无沟壑,蠢人一生全是坎。坏人行恶,尚有迹可循,像夜路里暗藏的匕首,虽危险却能小心躲避;蠢人作祟,却如无形的迷雾,让人防不胜防。他们以无知为盾牌,用莽撞作利刃,在善意的花园里横冲直撞,将他人的心血毁于一旦,还自诩在主持公道。
宫崎骏说:

我们终其一生
都在找一个能说话的人
能听你说话
能听懂你说话
能听你说废话
这看似简单的想法
实则需要多幸运才能遇到
情绪的尽头是沉默。人真的会在某一瞬间,一把火烧了心中所有的执念,情绪的尽头不是发泄,而是沉默。以前不说话是在生气,现在不说话是在调整情绪,每调整一次情绪,关系就会淡一点,你以为我用沉默是在跟你较劲,其实是失望和渐行渐远,人该有多失望,才会选择闭口不言,不想再去质问什么,态度足以证明一切,有些事情,除了自己谁也不会懂,有些无奈,除了沉默,什么也不想说。会有那么一天,你也会放下今天的执着和不舍,带着稍许的遗憾离开,是认清,是放过,是释怀,也是无能为力。
带有借口的道歉不是道歉,附带请求的恭维则不是恭维。

——凯文·凯利
真正觉醒的家庭,只改变自己,不去改变孩子。发自己的光,顺便照亮孩子。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总是去期盼孩子变得更加优秀,能有所成就。如果父母自己上进、快乐、有责任感,有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孩子自然能模仿得很好。教育从来不是要求,而是影响。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己。
创造是一件对主观能动性要求很强的事情,而工具和技术只是放大了原本就在创造的人的效率杠杆,并不会激发一个没有创作欲望的人的创作冲动。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毫无疑问,在找到自己的过程里,其实是一段既漫长又煎熬的旅程。当然,一旦从繁杂的世间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余生就一定会有曼妙的体验。先苦后甜,始终贯穿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无关外物,只关内心。所以,及时地叫醒自己,勇敢地改变自己,最终活出一种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才能真正摆脱对外物的期待,对外人的依赖。进而,靠自己,活出锋芒。
所谓成长,就是不断重复着亲近和疏远,从而找到能让彼此都不会受伤害的距离。

——庵野秀明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毫无疑问,在找到自己的过程里,其实是一段既漫长又煎熬的旅程。当然,一旦从繁杂的世间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余生就一定会有曼妙的体验。先苦后甜,始终贯穿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无关外物,只关内心。所以,及时地叫醒自己,勇敢地改变自己,最终活出一种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才能真正摆脱对外物的期待,对外人的依赖。进而,靠自己,活出锋芒。
外婆说60年饿死人的事

外婆今年82岁,全程经历饿死人的那个恐怖年月。据外婆说,大概在1959年的秋天收了秋粮,并把秋粮绝大部分交给国家之后饥荒就慢慢的开始了。

外婆说,在1959年的时候华中平原没有发生什么大的饥荒,秋粮的收成也比较乐观。为什么会在1959年秋天到1960年的麦收前发生大规模的饿 死人事件?外婆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把秋粮绝大部份交给国家了,而生产队里之留下很少的一部分,这很少的一部分根本就不能让村民熬到漫长的麦收。

外婆说,60年春节之前还没有听说有饿死人的事,那时候虽说吃不饱,但是可以维持最低的生存。随着60年春天的开始,饿死人的消息可以顺便听说了。我问外婆她的村里一共饿死多少人?外婆告诉我说,大概有2成左右。我说怎么饿死的那么厉害?俺村怎么一个也没有饿死?外婆说最大的可能就是你们的村长在59年上缴秋粮的时候可能暗地里留下一部分没有上缴,其次就是你们的村长可能比较善良。外婆的这个判断以前我也听村里的老人说过,村长对国家藏奸,不老实,没有好大喜功,追求面子反而救了好多人命。而那些追求面子,好大喜功的村长对上面说村里大丰收可害死不少村民。外婆村的村长就是后者。

我接着问外婆她村里饿死的都是什么人,怎么饿死的?外婆说刚出生的婴儿和幼儿饿死的占60%左右,成年人的死因大部分都是营养不良再加上干活累人的。外婆说饿死的人都是一些没有权利的人,而村长和一些有权利的人和他们的家属没有一个饿死的,后面的这个说法令我非常的吃惊。

我又接着问:饿死这么多人上面到底知道不知道?外婆说可能不知道,并接着说在60年的春天到麦收前上面好像来了三波视察队到村里视察,而村长竟然让饿的皮包骨的人都躲进屋子里,并且派人严密把守绝对不如出来见领导。而一些吃的比较胖的人就站在路边欢迎领导。有的领导看见树叶和树皮没有了,就问村长,村长说是羊和兔子吃的。

外婆继续说:假如不在公家食堂里吃饭,也不会饿死这么多人。我说,那你们还在公家食堂里吃,怎么不自己生小灶?外婆说村里把锅,碗,瓢,筷全部收走,还派人监视你怎么吃小灶!我说,是啊。

我最后问外婆:家里没有东西吃,你们怎么不外出讨饭啊?外婆说有外出讨饭的可是全部被饿死了,那个年月出外还没有在家里安全,我就亲眼见过几个外乡人饿死在村边的地头上,饿死人这么厉害还不让外面知道消息,俺村里有好些人的亲属都在外面吃商品粮,家里人给他们写信对他们说家里真实的情况,结果信件一封也没有发出,在村长的命令下又不得不写一些局面大好的话才能发出。

---猫眼看人 
2009年08月26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