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会让人产生疏远,愧疚不让人产生感恩,愧疚会产生怀恨的
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史铁生
回复一个网友的问题,为什么做操作系统一定要做硬件?

一个做系统的团队,如果不做硬件,长时间来说是活不下去的,为什么?

1. 成本因素:操作系统的发展是需要非常多高级工程师的,高级工程师意味着非常高的研发成本,如果不做硬件,无法赚取利润让操作系统团队正常维持,一般超过5年就要出事。从用户的利益看,如果一个操作系统厂商做了5年就倒闭了,反而是坏事

2. 硬件适配:硬件不光是利润的来源,更是标准化硬件的重要方式,为什么标准化硬件很重要?对于Linux系统来说,CPU + GPU + 网卡固件是非常重要的适配组合,特别是网卡固件,一般要穷举测试后才能知道最稳定的版本,根据我的经验,太老的版本不行,太新的版本也不行,固件版本选错就不稳定。而最新的CPU一般都需要最新的内核。当CPU和网卡驱动对内核的版本不一样时,就会发生非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这还仅仅是硬件适配的冰山一角。软硬件产品只有两种模式: 一、微软 + 整机厂商模式,硬件适配由整机厂商负责;二、就是苹果模式,硬件自己做,质量做到最好。而操作系统 + 整机厂商这种模式也很难持续了,微软的主要营收现在是 office + 云服务,操作系统基本上都不赚钱

3. 售后服务:操作系统的玩法太多了,如果没有专业的售后服务,很多技术不强的用户,基本上玩到一半就要吃灰。而开放硬件意味着,大多数用户没有享受到产品的乐趣,而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硬件适配上。标准的硬件 + 高品质的售后服务可以给用户带去物有所值的体验。这也是苹果为什么这么成功的原因

很多用户,特别是喜欢那些免费下载的系统,从用户的利益角度出发,免费下载当然好。只可惜这样的模式注定不持久,原因有几个:

1. 软件收费很难,一般用户出个100~200块就顶天了,上1000块的软件费用想都不用想。我原来做deepin linux的时候做过实验,很多用户空喊的时候非常凶,真的要付出时,钱包很诚实

2. 开放硬件没法维护:用户自己的硬件千奇百怪,如果你全免费,用户没啥说,自己折腾,用户也不要期望官方可以保证解决问题,因为官方没有收费。如果在开放硬件的前提下,收取了软件费用那就更惨了,收取的100~200块根本就无法解决开放硬件的适配的问题,工程师一天工资都不够。很多朋友又会说,微软出系统,联想就适配硬件,是的,因为联想赚了你硬件的钱。系统 + 硬件要稳定的逻辑是,谁收了你硬件的钱,谁就负担兼容性适配的问题

3. 叫好不叫座:免费的软件策略会吸引非常多的下载量,但是也导致用户的质量参差不齐。你只要坚持一天免费,用户就叫好,但是,只要你一开始收费,90%的用户都会离你而去,这就是操作系统免费策略的巨大陷阱

我上一次创业做了 deepin linux, 为爱发电了10多年,我太明白 “操作系统免费” 是多么失败的选择,为爱发电的最大矛盾是,很多白P的用户的开心是建立在高级工程师贫穷的痛苦之上的,高级工程师不赚钱的更大影响是家人跟着一起受苦,这种美好乌托邦的商业模式不可持续。
遇到那种想拿捏你的人,千万不要抱着把话说开的幻想。对方不是无意的,他就是故意拿捏你,而且从来没有想过跟你说清楚,他需要用这种模糊不清的方式来拿捏你。一旦承认自己是针对你,他就会成了人人唾弃的小人。所以他是绝对不会承认,只会反过来给你扣帽子,说这是你的问题,然后把所有的错都推到你的身上,而且他还会四处散播你的谣言,跟别人说你很奇怪,你情绪不稳定,你没事找事。旁观者不知道他对你的那些恶意细节,只会听到他的一面之词,然后就会跟着他一起指责你。所以被欺负了你就直接反击,不要砸。想着要把误会说开,你们之间根本就没有误会,他就是明明白白的拿捏你,那些占了便宜的人永远只会种傻,把自己的坏心思藏的严严实实的。
人的胆量,其实是“干”出来的。自信从哪里来?就是在不断挑战自己过去不敢做、做不到的事情时,一次次发现那些所谓的困难,其实也不过如此。你可能曾经以为得罪某个人会天塌下来,结果发现生活照常继续;以为离开父母、分手、失去某个关系会痛苦到无法承受,但过一阵子,生活又重新步入正轨。你才明白,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人生真正严重的,也不过是“生与死”这四个字。除此之外,其他的事都不必太看重,不必把任何人、任何关系看得过于重要。年轻的时候,越是困难的事,越要敢去尝试。因为一旦你开始逃避,小小的困难都会在你心中被放大成巨大的恐惧。相反,你越去面对、去突破,胆子就越大,心就越稳,生活也会越来越顺。看看身边的人就知道,那些总是唯唯诺诺、讨好所有人的“老好人”,往往过得最压抑、最不开心;而那些敢说敢做、不怕得罪人的人,往往活得更自在、更通透。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恐惧。真正的成长,是打败自己心里的敌人。一旦你能战胜内心的恐惧,你就会发现——外面其实没有敌人,世界都在为你让路。
要想快速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纠错1000次比重复一万小时重要。

纠错是思维升级,单纯重复是思维懒惰只能一辈子做牛马。
撒谎其实就是在赌。赌对方的智商不够,看不出漏洞,赌对方的信任还在。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就是别人已经知道了真相,而有些人还在那表演。
所有人都在权衡利弊,都在计较得失,我偏不,我就要真诚,就要热烈,就要迎难而上。我赌那道光会穿透我的心脏,我赌他的枪里没有子弹…但最后,我试过了,我没权衡利弊,没计较得失,我爱的真诚且热烈,拿出了孤注一掷的勇气,可那道光最终变成了子弹击穿了我的心脏,我赌输了。
在中国,为什么学校要管头发呢?用福科的著作《规训与惩罚》里面的研究来解释的话,这是因为啊,如果头发这种非常小也最容易修改的服从性测试,学生是可以忍受的,那么日后他们操控学生的身体和思想这样的大的服从性测试,那么学生和家长们也就很难有太大意见了。所以哪里有什么所谓的标准发型?在一个人的发型上做文章,这本质就是在用最丑陋的那种劳改犯的造型去向权力去进行献祭而已。而这些人要的根本就不是学生的什么精气神儿,他们要的是服从者的奴像。

那为什么一些学校他们会对学生的发丝那么的恐惧呢?因为学生那灵动的头发触动的是某一些学校管理者内心当中最深层的焦虑,那就是他们害怕失去控制。害怕学生去挑战他们的权威,害怕任何他们自己不理解的新生事物。可是当教育者把头发视为洪水猛兽的时候,这实际上恰恰已经暴露了他们对自己教育能力的极度不自信,因为他们除了拿剪刀来进行说话,他们已经找不到任何真正的育人的方法了。所以说什么学生样,什么精气神儿,这些无非就是那帮学校和教育系统的无能的管理者们,他们害怕自己无能的管理能力被暴露,被揭穿,所以呢,他们就有一种煽动性的词汇,试图刺激家长们去认为学生做这种不允许尝试,不允许独特,不允许任何超出管理者评级想象力的存在的表面文章,是学校在认真的搞教育。
原来有了隔阂,就真的走不近了,这世上只有和好,没有如初,旧账重提是因为它从未被原谅,热情这东西耗尽了,就只剩下埋怨了,你怪我,不能待你如初,怪我斤斤计较,可每一次受委屈的人是我呀,不要站在你的角度,指责我不够大度,你也从未顾及过我的感受不是吗,甚至都很难找到一丝爱的痕迹。
为什么别人一边用你,一边说你坏话?因为他们觉得你傻好骗,看不起你,又需要你。他们心虚,怕你反应过来,所以提前在别人面前说你坏话。
喜欢开口借钱的人,人品往往都有问题。尤其是已成年,却还向朋友、亲戚、家人借钱的,而且借的还都是几百几千这种小钱。你放心,指望这种人还钱,是不可能的。他们习惯了靠别人,而且根本不想着靠自己去改变现状。
他是放羊的,你是砍柴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全都吃饱了,请问你的柴呢?所以说,不要把时间耗在与自己目标无关的纠缠里面,你要砍的柴绝对不在他的羊群里面。每个人的战场不同,盯着别人的进度,只会耽误你自己的行程。
不领证,也可以恋爱、交配、生娃、娃可以上学...

领证的唯一现实作用是,离婚分钱。
领证的唯一心理作用是,道德束缚。

一个女的,强烈要求和男的结婚领证,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一个男的,强烈要求和女的结婚领证,其真实目的是什么?

只有两个原因:

1、穷人对富人财产的觊觎,想通过离婚分走对方一半财产。

2、劣势者对优势者的捆绑,想通过结婚证将对方彻底束缚。
减少内耗方法

简单易学

1. 完美目标,但是要把完成完美目标的时间拉长,短期速成,团队或者自己精力不够,就会自我指责,没必要。这是研发同学最容易犯的错误,每天早上起来,告诉自己,目标完成时间拉长10倍,努力干活,但是不要着急

2. 脸皮厚,言语伤害不了我,你就想全球几十亿人,拉黑区区几千人,不影响的。他们说他们的,我马上拉黑,我就只和气场相投的人做朋友

3. 主动拒绝:白P党、喷子、没教养的、坏人,第一声就要说“不”,你稍微解释,别人就知道你善良,你的于心不忍换不会真心,只会换回更多内耗
这个社会上,人是真的坏,你不管跟谁打交道,只要你去接触他,他背后多多少少都会搞点坏事。买卖也好、人情往来也好,很多人都理解不了这一点,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只要有利益关系,背后就有算计。社会的本质就是博弈和计算,大多数关系都是短期的。这个社会上没有真正的长期关系。人都是这样的:表面上对你好,看起来很热情,但转眼就可能翻脸、使坏。你不要以为别人和你有点关系、有点交情,就不会害你,不是的,他们一样会。如果你理解不了“人心是坏的”,那你就不理解这个世界。我是经历过、吃过亏、上过当才明白的。很多有钱有地位的人,他们最大的痛苦就在于,他们理解不了人心的险恶。有些人总觉得别人靠近自己是因为喜欢、尊重、真心,但其实不是。这个世界的本质就是利益,人们接近你,是因为你有用、有资源。等到有一天你什么都不给,他们就会转身离开。走过这些路,才真正明白:社会上没有谁真的“好”,只有一场场利益的交换和短暂的合作。
学习是安全的。执行是冒险的。

学习时你在掌控范围内,没人评判你,也不会失败。

而行动,会暴露无知、会被否定。

于是很多人陷入循环:
1、越害怕行动,就越想准备;
2、越准备,就越发现自己“不够好”;
3、越不够好,就越继续学。

久而久之,就开始依赖“学习的快感”,误认为是成长本身。
这个世界,凡是有好事儿找你的,都是开门见山的,生怕你听不懂。比如发工资了,我喜欢你,别动等着我来。但凡说话绕来绕去,故意让你听不懂的,都不是什么好事儿。我再通俗点讲,如果一个男生一米八五的身高,你不超三秒就会知道他这么高,因为他会自己说动物奶油的甜品店,你不用问店家都会加粗标注,我家是动物奶油,没有这些明示的,通常都等于否定,只是委婉了一些。
在职场上,权力的本质不是职位或头衔,而是“被需要的程度”。真正的权力不在于你能命令谁,而在于有多少人离不开你。五种“隐形权力”形式:信息权:掌握别人不知道、但他们又急需的信息,就拥有影响决策的能力。信息越稀缺、越关键,你的权力就越大。人情权:当别人遇到麻烦,而你能通过关系或信任帮他解决问题,你就拥有了一种非正式的“软权力”。但这种权力需要谨慎使用,因为每次帮人都在消耗自己的信用。技术权:拥有他人无法替代的专业能力,是最稳固的权力来源。只要你的能力足够稀缺且重要,职位高低反而不重要,因为组织离不开你。资源权:能调动别人调不到的人脉、资金或渠道,这种掌控资源的能力就是权力。资源的价值不在数量,而在能否快速连接和使用。信任权:当领导或团队对你有高度信任,愿意把关键事务交给你时,你就拥有了最高级的权力。这来自长期积累的可靠性与忠诚度。
你身上所有的弱,不管是能力弱、性格弱、能量弱,它其实都来自于你某方面的模糊。比如说,你需求模糊,你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你总是焦虑。你的边界模糊,你不知道怎么去捍卫自己的权益,所以总是觉得很卑微。所有的痛苦啊都来源于模糊两个字。如果你想要变得自由且强大,那你就一定要做一个清晰的人。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哈,给大家三个建议:第一个,就是需求清晰。如果你时常觉得自己好废啊,什么事都做不好,这不是因为你真的能力差,而是你在过往的成长经历里面,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专注去做一件事情。今天看到别人创业你就一头扎了进去,明天看人家考证书你就去考。你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你的精力自然的就被分散掉了。为什么我们总是人云亦云,看不到自己真实的需求啊,其实它是来自于一种全能自恋幻想,就是我们总是会把自己想的无比的强大。比如我可以赚很多的钱,我可以走上人生巅峰。当你幻想多了,我们就会忽略掉现实。要么就是既要又要,最后呢就什么都抓不住。要么呢就是眼高手低,觉得人生当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值得自己去做的,从而对未来感到非常的迷茫。所以想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你就需要去打破所有的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专注做一件事情。当你越专注,你的成功概率就越高。第二个,是感受清晰,也就是我明明就很生气,我还要保持情绪稳定,我明明很难过我还要强颜欢笑。有太多的人其实他没有去识别自己感受的能力的。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的话,这是源于自我的客体化。简单解释就是呢你忘记了你才是人生的主角,而去过分的在意别人的看法,去在意别人的感受,却害怕别人说你脾气,所以你就算一肚子气你也只能憋着,害怕别人说你不友善,所以你总是去讨好别人。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注重自己的感受,那你又怎么能够去指望别人去注意到你的感受呢?所以我们真的要不断的向内去觉察自己,去看到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你越清晰,你才越知道是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什么样的关系会拖累自己。然后你就敢于去离开那个不对的圈子。一定要记住,你的感受和需求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第三个,就是个性清晰。我们身上这种唯唯诺诺的气质啊,这种讨好感啊、自卑啊、没有主见啊,它都是个性模糊的表现。没有个性在心理学就称之为没有攻击性。当你呈现出一种毫无攻击性的小白兔的形象的时候,就等于是给了别人可以任意摆布你的权利。但是我这里讲的攻击性,它不是说让你去怼别人,去骂别人哈。心理学说的攻击性更多的是基于这个边界感上,一种捍卫自己的态度。当你的边界他被侵犯了,告诉他他的行为越界了,这个就是攻击性的表现。而这个才是你真实的一面,才是有力量有生命力的一面。一个清晰的人,他在面对人生的态度也一定是积极的,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在那个人生主线里面,任何的插曲都不会影响他前进的步伐。人生啊就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游戏,谁越清晰,谁越清醒,谁过得就越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