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奇怪的问题 雪人会冷吗 小熊会孤单吗 云会恐高吗 你会喜欢我吗
别人拒绝你时,不要觉得被冒犯。 想想看,他们和你一样:诸事繁忙,心烦意乱。
过段时间再尝试。第二次请求成功的概率,高得惊人。

——凯文·凯利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系统性问题

以前我总是自作聪明,觉得只要发现问题,就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当我发现问题的时候,就会适时说出来,以图解决。慢慢地,我发现其实很多问题,并非有积极的主观意愿就能解决,它是系统性问题,是需要多方配合才有可能解决。而且多方都需要积极主动,这就无限提高了解决难度。

比如有些小孩很胆小,跟人接触的时候总是怯生生的,这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本来就很自卑胆怯,撑不起孩子的天,所以Ta在与外界接触的时候总是很胆怯,甚至不敢去探索。可以想见,只要与父母的互动方式不变,这孩子长大后肯定是个循规蹈矩非常保守的人,人生的可能性也会窄很多。

也许你会说:父母可以试着改变跟孩子的相处方式,或许就会不一样。这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很多时候不是父母不想给,而是给不了,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有句话叫「你没办法给予自己没有的东西」,不管是爱还是安全。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呈现的不只是此刻,而是他过去经历的总和。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露出的部分,更多部分隐藏在水下看不见,但看不见的部分却更有可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若隐藏部分被理解了,可能冰山会融化一部分,那么结构性问题也就因此改变了,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契机。若隐藏部分总是沉积在那里,结构性问题没变,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就很难解决。就算你能意识到,也无力解决。

与其提出问题不如接纳问题。当然,接纳需要强大的精神能量,若你只有一盆水,几滴墨进入,水就变了颜色;若你有一池水,几瓶墨进入也依然澄澈,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向内求。

人这一辈子,看上去像是与不同的他人相处,其实都是在跟不同人映照出不同的自己相处。
左手墨迹
我个人认为,婚姻是一个人一辈子中,所有选择中,不可控和随机因素最多的一个。即使连巴菲特,芒格这样的传奇也曾经被婚姻折磨过,离婚过。😅

身边各种朋友,网友的真实婚姻故事听了很多很多,自己也读了很多相关的研究,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触。

很多人婚前欣赏对象身上的一些优点,进入了婚姻和家庭后,变成了折磨人的缺点。很多人的真实性格和阴暗面,在婚前完全掩盖了,在婚后家庭生活中渐渐展露原型。

比如,有的人婚前欣赏对象的“执行力强”,“自律”,“会赚钱”,但有些人婚后发现对象可能在家庭中是一个控制欲强,甚至有强迫症倾向的人。生活在一起非常痛苦。·

还比如,有些人特别欣赏对象特别有个性,热情,会玩(生活有意思)。结果结婚后,发现对象非常强势,是购物狂,而且生气时会把自己骂的狗血淋头。

而且很多脾气暴躁和有家暴倾向的人,在婚前可以掩盖的非常好,等婚后同居,甚至有孩子的时候,最黑暗的一面才开始完全显现。看过很多家暴的案件,妻子基本上都说婚前丈夫没有家暴行为,暴力行为都是婚后才发生的。

有时候,必须承认,选择幸福和不幸福的婚姻,实际上都有一定运气成分。
你连想要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要学习像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对待太阳的反应不一样,有的人觉得刺眼,有的人觉得温暖,有的人甚至会躲开。

——荣格
人在听别人说话时,理解信息是通过关键词,而不是完整句子。大多数人对信息的理解停留在这一点。
如果你能完整、严谨、关联上下文、注意语境、注意讲话背景、注意发言者立场、调用背景知识,你已超越90%以上的人类。
在高密度沟通中,多数人大概理解几个关键词、句子,能把结论完整理解就不容易了。
聪明的人脑子灵、反应快、懂得多,解决短期可完成的问题非常在行,但对于本来就要很长时间才能做成的事,就很难上手。
长期事业,要求信念、相信、耐心。
古董商的秘诀:裂痕要镶金边,残缺需编神话。完美主义是穷病,聪明人专治他人对瑕疵的恐惧。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所以每一个人克服自卑,不是死死的盯住自己那些不足之处,而是把自己的能量,把那种正面努力的时间和毅力,都放在自己的长处上面。这里还要这个提到一点啊,就是我们中国人眼里,常常会觉得如果你有优势,你唱歌一定要做到最好的音乐家,你如果练习书法,一定要成为大书法家,你如果学习科学,你就要去当院士,你如果这个去比赛,你就要拿世界冠军。

我觉得作为一个志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具体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我的意见是尽力即可,那个最后的胜出者毕竟只是非常小的概率。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你放下自卑,相信自己,把自己的力量放在自己有兴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不要去问那个最终的结局如何,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您已经享受到了幸福,这就是我们生命的一个美好的旅程了。
和谁在一起非常重要,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有不一样的人生、爱情、婚姻、家庭、事业,概莫能外。人生就是这样的,还要知道,要学最好的人,做最好的自己,既要向外观,又要内求,向内挖掘,把所有的全部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要借他人之志,成就自己。
为什么有些人不聪明,也不善交际,却偏偏发了财!那是因为,你不值得他展示聪明和善于交际的一面。
关键是要学会在付出与回报之间找到平衡,这样就能够与别人融洽相处,同时也让自己感觉舒服。

——克莱尔·吉根《像这样的小事》
“与恶意相比,愚蠢更难应对,因为它缺乏理性的根基,无法通过逻辑或力量直接加以对抗。”

1944年,身陷纳粹狱中的德国神学家迪特里希·朋霍费尔在一封著名的书信中写道。

“对于善来说,愚蠢是比恶意更加危险的敌人。你可以抵抗恶意,你可以揭下它的面具,或者凭借力量来防止它。恶意总是包含着它自身毁灭的种子,因为它总是使人不舒服,假如不是更糟的话。

然而面对愚蠢,根本无法防卫。要反对愚蠢,抵抗和力量都无济于事,愚蠢根本不服从理性。假如事实与一己的偏见相左,那就不必相信事实,假如那些事实无法否认,那就可以把它们干脆作为例外推开不理。所以同恶棍相比,蠢人总是自鸣得意。

而且他很容易变成危险,因为要使他挥拳出击,那是易如反掌的。所以,比起恶意来,愚蠢需要加倍小心地对付。我们不要再三努力同蠢人论理,因为那既无用又危险。

十分肯定的是,愚蠢是一种道德上的缺陷,而不是一种理智上的缺陷。有些人智力高超,但却是蠢人,还有些人智力低下,但绝非蠢人。作为某些特定环境的产物,我们惊讶地发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得到的印象是:愚蠢是养成的,而不是天生的;愚蠢是在这样一些环境下养成的,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把自己养成蠢人,或者允许别人把自己弄成蠢人。我们还进一步注意到,比起不善交际或孤寂独处的人来,在倾向于或注定要群居或交往的个人或团体当中,愚蠢要普遍得多。

更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任何暴力革命,不论是政治革命或宗教革命,都似乎在大量的人当中造成了愚蠢的大发作。事实上,这几乎成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项规律。一方的力量,需要另一方的愚蠢。这并不是人的某种天生能力,例如理智上的能力遭到了阻碍或破坏。正相反,是力量的高涨已变得如此可怕,它剥夺了人的独立判断,人们放弃了(或多或少是无意识地放弃了)自己评价新的事态的努力。

蠢人可能常常十分顽固,但我们切不可因此而误认为他很有独立性。人们多多少少会感到,尤其是在同蠢人谈话时会感觉到,简直不可能同他本人谈话,不可能同他进行肝胆相照的交谈。同他谈话时,你碰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一连串标语口号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有力量控制他。他已被他人作祟,他的眼已遭蒙蔽,他的人性已被利用、被糟蹋。
无论面对谁,只要你不亏欠对方,就不必表现得唯唯诺诺,软弱和忍让只会换来对方的轻视。你善良本该是好事,可你把世事看得如此透彻,心却不硬,这份柔软就将成为你人生痛苦的根源。维护心理健康往往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其中常见的代价就是,不再成为众人口中的好人。
人不可能每一步都正确,不用回头看,也不要批判当时的自己。你要相信,你所走之路,所遇之人,所留是遗憾,绝非偶然。这些无论带给你的是伤痛还是感动,一定能够教会你一些东西,遇见是因为有债要还,离开是因为债已还清。这就是天地规律,过往皆是因,当下皆是果。缘起缘灭缘自在。你为什么要烦恼?尽力之后,得失随缘。一念放下,便是重生,放过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方生。懂得了这些,你就会谦卑,就会敬畏,就会顺势而入。人生就是山水一程,各有各命。
底层拼杀与人建立关系的顺序:先展示手段(狠辣程度,证明自己不是软蛋),再展示原则(谁碰弄谁),最后展示友好(谁表现出善意,就回应善意)。一定要掌握好顺序,可以让你少踩坑。
原则上讲,我们不投资那些在离婚时无法公平处理财产的创始人。说句直白话,连分钱时都能欺骗自己的妻子,骗我们这些投资人难道会有半点心理负担吗?

生活中我也尽量远离无法处理好家庭关系的人,至少不能成为朋友。
一定要和聪明的人交朋友,不要和愚蠢的人有任何来往,因为愚蠢就是最大的恶。愚蠢不是一种智力缺陷,而是认知不足引发的道德崩坏。当一个人无法处理复杂的讯息,他的道德判断就会退化成动物性的本能反应,无知而刻薄,把偏见当真理,把控制欲美化成爱用一切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神经科学证实,前额叶皮层负责的理性思考和性仁和主导的情绪反应存在神经资源竞争。

没有深度认知的人,他的道德感会逐渐的被原始本能替代。这种认知匮乏所产生的道德盲区极具破坏性,最常见的就是无法建立二阶思维,也就是说无法预判行为所产生的连锁后果。其次呢,会丧失共情能力,并且更容易。非黑即白的单向思维,不考虑事实就下结论,更危险的是会引发群体性认知退化的连锁反应。

当足够多的人失去理解长逻辑链的能力,社会契约文明也就会退化为动物性的情绪。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重塑认知体系。

第一,不要轻易做判断和下决策,除非你的认知足够高。
第二,为自己的进步负责,成年人有义务去维持自己大脑系统的更新。
第三,不要放纵思维的劣质快感。不思考就下结论的确很爽,但是后果也很严重。

智慧不是知识储备,而是维持高认知的能力。真正的文明进步从来不是消灭恶人,而是通过认知升级,让作恶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说,蠢即是恶,知识才是美德。
气场是装不出来的,你读过的书,你经历过的事儿,包括你每天内心琢磨的事儿,都会被显化成你的气场。小气、市井气、江湖气、胭脂俗粉气,这些无论如何怎么伪装,都会从气场上散发出来,很容易就会被察觉。多读书,多感悟,多在事儿上磨练,正心正念,才会提升气场,才能够做到镇定自若,心如止水。
你不要轻易度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谁也不喜欢身边有比自己聪明的人,比他们懂得更多的人。当你说的话超越他们认知,你说的再对他们也不愿意接受你的观点,所以除非别人向你请教,否则不要做任何人的救世主。有人不相信轮回,一年四季就是轮回。有人不相信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因果。人这一辈子,要是能够逃过天灾,躲过战乱,不遇歹人,不生大病,就已经是非常幸运。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