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孩子情绪稳定,一定要频繁和他说:你可以生气,因为生气是人之常情,但请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将你的感受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通过发泄来表达。你可以哭泣,哭泣是情感的一种宣泄,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权力,但请记住哭泣过后,擦干眼泪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可以害怕,因为害怕是自我保护的提醒,但请记住,爸爸妈妈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无论什么事让你感受到害怕或不适,都可以向我们倾诉。你可以难过,因为每个人都有被拒绝的经历,也有难以如愿的时候,但请你铭记,你拥有父母永恒的爱,我们会永远爱你。
在一个福利极低的社会,人们做事的动机是出于资源不足的恐惧惧,所以造成只有一直忙才有安全感,体闲就感觉自己犯了罪。
靠体力谋生是不可取的,骆驼祥子到离世那天,还觉得多拉几趟车,生活就能变得更好。其实人的灾难,就是你到了错的环境,接触了错的人,学到了错的东西和理论。这个时候你再有能力,再善良都没有用。你要记住,跟着千万才能赚百万,跟着乞丐只能学到的要饭。
真相4 提问是为了检验(question for testing):真正优秀的提问者,并不是为了寻求一个确定的答案,而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假设。

真相5 方式决定了结果(approach determines outcome):你的提问方式决定了你能从他人身上获得多少智慧。

真相6 你对真相的渴望(desire for truth):提问者对答案的渴望程度,决定了他能挖掘到的答案深度。

真相7 问题决定了人生(questions define life):一个人提出的问题,决定了他的一生将如何度过。
会不会提出问题,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天花板。只有学会提问——提出清晰、明确、直击本质的问题——你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虚假的提问,是懒惰的头脑为了逃避自己的思考,愚蠢地向他人抛出大量无脑问题,惹人生厌。这常见于少部分思维懒惰者。

真正的提问,是精准定位问题的核心,抓住关键细节,直击要害;是清晰表达,以及背后的结构化、训练有素地逻辑思考。这是少部分真·学霸的特征。

很多人以为学习就是努力地看书、听课,但更本质的学习是有意识地提问、寻找答案并不断优化问题。一旦学会提问,你的学习就会从一个被动过程,转化为主动构建问题、检验问题、并反复打磨问题的过程。你就从一个被动的知识消费者,变成主动的知识构建者。

下面是“提问”背后的 7 层真相。

---
真相1 问题比答案重要(questions over answers)

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提问时真正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更好的问题。

真相2 你看世界的方式(how you see the world)

人们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反映的不是他们的知识水平,而是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真相3 糟糕问题的根源(root of bad questions)

大部分糟糕的问题,都源于我们害怕暴露无知而精心包装自己的疑惑。
提升生活幸福感的一个诀窍:培养一个输出型爱好。

如写作(影评书评等)学乐器拍摄运动等,门槛蛮高的,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你需要投入自己的创造力或是系统学习某块知识,才能有成果。

这些成果展示在网上,与朋友交流,能有最直接的互动与反馈。这对于兴趣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坚持爱好的最大动力。
信念是抵抗物质世界的疯狂和混乱的力量,同时守住你的立场,坚持认为外在的一切都不能大过上天为你安排的计划。
——卡罗琳·梅斯

晚安!
现在看当时苏联间谍和日本左翼势力的间谍在中国工作的重点,就是避免苏联同日军的直接作战,并把这场战争的祸水引到中国来。现在看来,他们的目的是完完全全达到了,国家不幸,生有逆贼,断送了中国的前途。崔可夫曾说:“甚至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 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在华使命——一个军事顾问的笔记》第38页)

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苏联看到战争在中国实实在在打起来了,他就藉这个机会,向日军发动了两起大规模武装冲突,夺取了中国大片土地。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槛事件。在这两次事件中,苏俄轻而易举地从日本手里夺走了中国大片土地。1939年后,苏日签订协定,停止军事冲突。日本陆军从此可以专心打中国。当时全国都认为被苏联出卖了,可是共产党却叫好,毛泽东为苏联辩护说:

“没有卷入帝国主义战争漩涡的苏联,是全世界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援助者。这些都是有利于中国抗战的。但同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准备向南洋侵略,加紧向中国进攻”(《毛泽东选集・团结到底》)

其实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初,苏联一直不放心,生怕日本进攻苏联,也正因为如此,苏联间谍佐尔格和日本亲共间谍尾崎秀实一直在为将战争控制在中国的范围内作着努力。1941年10月中旬,佐尔格的真实身份败露,他和尾崎秀实等30多人先后被日本军部逮捕。日本恨透了这些间谍,正是他们将日本引入了中日战争不能自拔,日本没能从战争中得到任何利益。于是在1944年特意选择10月革命2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将尾崎秀实和佐尔格两人施行了绞刑。这两个人以害人开始,以害己告终,得到了应有的下场。但即使在他们被捕后,他们所控制的间谍组织也没有放松对日本的监视,生怕日本将战争转到苏联方向去。有一篇名为《左尔格为什么会招供》的网文,发在《西西河》网站,里边有如下一段儿描写:

1942年的到来。吴纪光高兴地告诉中西功,延安发来专电,表扬上海情报科的工作。吴纪光表示,莫斯科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美英对日宣战,中国抗日战争由此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是中西功显得忧心种种,并不怎么高兴。吴纪光觉得,可能是左尔格和尾崎秀实的被捕对中西功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于是问他:“你跟尾崎很熟悉吗?”

中西功说:“无话不谈。”

“他会把你供出来吗?”

“不会。”

“其他人呢?”

“也不会。”中西功显得很自信。

吴纪光疑虑地看着中西功。

程和生看到这个场面,赶紧捅捅中西功。中西功明白程和生的意思,但没有理他,按自己的思路谈下去。他说,战争的前途无疑正向著有利于反法西斯阵营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日本的战争潜力不能掉以轻心。“9・18”以来,日本海军基本没有使用,陆军在中国和其他战场没有受到过重创(编按:在日军曾屡屡受国民党军队重创)。日军突袭珍珠港取得重大胜利,迅速占领了东南亚大片领土,短期看其战争实力是增强了而不是削弱了。

中西功沉默了一阵说:“我总是在担心。”

“担心什么?”吴纪光问。

“日本陆军会就此甘休吗?”

“你指什么?”

“当日本海军取得这么大的胜利,耀武扬威的时候,陆军会怎么样?他们忍受得了吗?会不会乘远东苏军大量西调之机,在春季化冻之前来个突然北进呢?别忘了,他们是军国主义,战争狂人,不能用对常人的眼光分析他们可能采取的行动。”

吴纪光点着头说:“对!延安来电也要我们特别注意盯住日军在北方的行动!”

以上的描述表明,起码在1942年,延安和苏日间谍的工作重点都还是在想法将战争限制在中国土地上。佐尔格被捕了,但他的组织并没有受到多大破坏,尾崎秀实也是一样,中西功、西里龙夫都是他忠实的助手,他们将战争死死地拖在中国,直到二战结束。

如此写这篇文章或许会被一些人骂为汉奸,民族败类,但我想问一下,把四亿五千万人推向战争的血海,付出3000万生命代价,给国家造成6000亿美元的战争损失,这一切都只是为一个和中国公民毫不相干的共产国际作牺牲,这同逃避战争甚至作一些必要的妥协比哪个更爱国?某些人或组织为了一己私利,竟为了别国利益,将中华民族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确实,我们现在还缺乏某些直接证据来证实我文章里所写内容,但我们现在能得到直接证据吗?佐尔格1933年暴露身份后去了日本,苏联解体后,一些秘密档案解密,却没有佐尔格在中国活动的档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尾崎秀实也是一样,人们找不到他在中国活动的重要资料,但我相信,一个人,只要你做了坏事,你就别想着别人会永远不知道。

---日本侵华背后共产国际的巨大黑手(下)
作者:曹维录
如果你觉得安全、感到被爱,你的大脑就会特别擅长探索、游戏和合作;
如果你总是受惊吓、感到不被需要,你的大脑就会特别擅长感知恐惧和抛弃。

——巴塞尔.范德考克《身体从未忘记》
你若珍惜,细节里全是温柔;你若敷衍,敷衍中全是借口;人心如秤,你不是不知轻重,而是不想称量;不是没机会,而是没诚意;不是不合适,而是不珍惜。
越是讨好,越被轻视,因为免费所以不珍惜;
越是拒绝,越被尊重,因为稀缺所以才宝贵。

先哄好自己内心的小孩,再关注其他人。
前几天跟一个身家千E 老板的董事长女助理聊天,她跟说了我一句话"我们都是先靠业务赚钱,再靠技术加翅膀,业务是猛虎,技术是翅膀,这才是如虎添翼",听完以后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我把她的这句话分享绐所有的技术创业者及数字游民
朋友之间要保持一杯水的距离。一杯水可以解渴,一旦放了糖,就会越喝越腻人,越熟悉就越没有敬畏之心,越深交矛盾越大。任何人都不能深交,这是定律。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接触久了,毛病就多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这是个杀熟的世界,如果熟人不害你,其他人很难下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