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臣民”,拥抱“公民”——我的2023】

2023年,以色列发生了两件大事:反司法政变抗议运动和以哈战争。

这两件大事让我最终告别了“臣民”心态,向“公民”转化。很惭愧,我活了六十岁,至今才第一次在生命中而不只是在书本上理解什么是公民!不过“朝闻道,夕死可矣”,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公民与臣民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人民与国家关系的理解:公民认为“国家是我的”,臣民则认为“我是国家的”。因为“国家是我的”,所以在大政问题上,“我”(无论身份地位是什么)必须是国家的决策力量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个顺民、一个顾问、一个帮闲。国家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不是“我”被掌握在国家的手里。如果国家走了歪路,“我”必须尽我所能将其带回正路,不只是在言辞上,而且是在行动上,而且这行动必然是不屈不挠,可以妥协,但绝不放弃的。

公民对国家负有巨大的责任。这种负责是主动担负,而非被动安排的。今年我第一次理解了肯尼迪讲的“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要问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的要点不在于“做些什么”,而在于“问问你自己”——“问问你自己”,而不是“问问领导”!是“你自己”决定要为国家做点什么,而不是等着君王来吩咐你奉献点什么!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是公民的自由意志决定的。当公民的自由意志汇合起来,便形成了国家的健康发展方向。

没有自由,便没有公民!

我也第一次理解了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为什么反对人们专注于赚钱。公民要对国家承担责任,便意味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物。他要了解实事,进行思考,参加政治性对话,参加政治活动,承接义务工作,捐献财物,这一切都意味着金钱上的损失。而古希腊是直接民主,公民还要直接参加国家管理,比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公民损失的时间和金钱还要多,因此,确立有牺牲精神的价值观对公民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公民爱国,是把国家像自己的儿女一样无私地护着、宠着,但若看见有什么不对,也会毫不留情地呵斥和管教。臣民爱国,是把国家当父母一样敬着,孝顺着,不敢有半点忤逆。

2024年,我将继续学习怎样成为一个自由公民,在书本上学,在生活中学,在街头抗议人群中学。
张平
特朗普干出历史性大事,那我来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干,不妥之处供大家批评。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干出的历史性大事,那就是克林顿放天朝进入世贸,克林顿之所以这样选择,依据是天朝经济发展后,人民会有更高的追求,民主宪政随之而来。不能说克林顿的决策错误,1、哪怕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天朝也应当进入民主社会;2、从冷战后,培育市场来说,富裕的天朝人应当是大市场;3、工业文明与小政府互为因果,天朝选择工业文明,必然选择小政府。

然而谁也没想到克林顿的期望的并没有实现。不可否认天朝实现了财富积累,但是财富并没有落到屁民的口袋,手段当然多种多样,主要有两个

1、通过18亿亩耕地红线的幌子,把政府做成唯一的地主,把土地以及附着在土地上的利益定得奇高,不但收走了屁民创造的财富,还没收了屁民孙子辈的财富,没有创造出西方所期望的市场,全国交个税的有说仅六千万,最高不超过一亿,再刨去还房贷的,估计仅剩一半,也就是这3到5千万人才有消费,其他人仅维持生存而已。

2、通过收买既得利益阶层,剥夺其他所有人的权利,获得表面稳定。收买是入世之后立即进行的,准确说2003年,手笔之大叹为观止,既有传统上的利出一孔,又有当代的监守自盗。财政收入直接用来发军、公、教的超高退休金,又形成不了消费。同时对这个阶层外的群体全方位打压,身家亿万又如何,要抓要杀举手之劳。他们做不到任何一个哪怕图腾意义的人大、政协的副主任、副主席,更别说党政职务了。

全国所有官员,没有人具有商业思维,很多网友向我反映,即便广东、浙江的处级、厅级领导也完全没有商业思维,企业讲的事情,完全不能理解,更拿不出办法。这与89年之后,整整36年阶层封闭有关,所有干部都是家门、校门、衙门的三门干部。所以散人说拿搅屎棍还总拿有屎的那头。

这样一个巨无霸是可怕的,我怕,怕哪一句话不对就喝茶,特朗普、石破茂、赖清德、李嘉诚也都怕。

讲到这里,可以看出特朗普所做的历史性决策的无奈,无论国际局势上还是道义上都是正确的,是对克林顿政策的补救。

是不是似曾相识?里根把油价打到10美元一桶,美国人民不苦吗!带来的是苏联解体。

可以说特朗普这是战争,是亡党之心不死。

其实我判断美国的痛苦没那么大,美国最关心的是就业,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看,这个政策会带来就业。至于通货膨胀,减税、减油价会平衡掉大部分。至于供应多元化,已做了七八年了。

庞大的产能无处转移,给有的国家会带来灾难,只要安全,只要稳定就行。
生存就意味着去改变,改变就意味着成熟,而成熟就意味着孜孜不倦地创造自我。

——亨利·柏格森
世俗社会当中最强大的四种力量,权钱智色。
权自古以来第一,但是通过色可以迷惑权力,智慧可以误导权力,金钱可以腐蚀权力,最终夺取权力
烧香降神也降鬼,明明请的是神,可能来的是鬼。
其实人与人相处也是如此。掏心掏肺的给予,未必能换来珍惜,真诚友好的帮助,未必能换来感恩。
承认世上互相冲突的正确。你对,他也没错。大家只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维护各自的利益。
承认很多问题没答案,甚至所有答案错。你只能从中选个没那么离谱的。
承认这个世界复杂、不断变化。个体难掌握足够信息,难做对判断。
接受妥协、不公。
重要的是,努力更强大。强起来,很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日本李颖 2025年4月4日

(评“如何与三观不同的父母相处”)

问题的根本不是思想如何如何,而是【权力关系】,父母一定需要子女认输、服从、承认自己狗屁不是,才能得到自己大权在握,自己英明正确的感觉。

父母高高在上,子女摇尾乞怜,这才是“传统文化”中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最核心的本质。

现在的父母子女之间的冲突,根本原因并不是思想观念不同,思想观念不同确实是真的,但父母不会与其它思想观念不同的人冲突,他们只会在家庭内部与子女冲突。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父母要求从子女身上得到驯服,要求子女做奴才,而子女这一代,不论聪明还是笨,无论文化水平高低,无论思想进步还是保守,他们大多不想继续做奴才了,而且现代经济给了他们离开家庭自由生活的机会,不做父母的奴才也可以生存的时代来了
无法准确评估爱情投入度,是导致分手的常见问题。
付出得不到对方认可,搞的心力交瘁,卑微到尘土里,对方却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恋爱中最痛苦的事情是,自己明明做了那么多,对方却不理解、不认可。
一句「你到底为我做过什么?!」太令人心碎。
多学习与「征服」、「创造」、「统治」、「影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游戏体验才会好起来。
日常提醒我自己:

几乎没有万事具备这样的做事条件,具备七八成就可以动手了。

很难确定那二三成会不会来,也不确定这七八成常不常在。
改变的第一步是看见。
看见那个无助、被厌倦、尽力而为的自己。
想改变的人,一定能在路途中收获丰盛的礼物。正所谓种一棵好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改变的第一步,不是逼迫更努力,而是睁开眼睛看清你面临的局面和拥有的东西。看见规则,才能打破规则。
少问“为什么”,多问“凭什么”。
你浪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要及时止损哦。
网上的视频科普内容,看起来是干货,其实更多的是脱口秀、相声、素材电影。
你以为你在学习,实际上只是在娱乐。
加缪:
我徒劳无益地试图改过,直到领悟到那竟是天性所致。于是最好的办法还是承认自己的傲骨,让它发挥作用,而不是(如香福尔所指出的那样)给自己规定约束天性的种种信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