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读克里斯托夫的《亲密关系》,解答了很久以来一直没有弄明白的疑惑。他说,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是归属感,一个是自己的重要性。他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咨询师经验,关于投射,给出了非常令人信服的解释。这正是我一直想弄懂却没有找到答案的点。
他说人与人相处就像照镜子一样,你对TA笑,TA 也会对你笑,反之亦然。你喜欢跟这个人相处,可能是Ta 身上的某些让你舒服的特质,正好你也有,你们在一起时会彼此照亮。
当然,你若不喜欢一个人,或者对Ta 身上的某些特质很介意,那是因为Ta的这个特质你也有,只是你把它可以隐藏起来了。而这个特质曾让你受伤,虽然后来被你隐藏起来了,但当别人在你面前展现出这种特质时,你在内化了别人对你此种特质的讨厌(鄙视)后,也会以同样的或类似的态度来对待Ta。深以为然。
记得有一次坐高铁,我在餐车点餐。中途上来一个女的坐我对面,旁若无人的打视频电话,还放的外音。她倒是不介意周围其他人会不会听到,但我却很介意被打扰。我坐在对面一直盯着她,希望她能get 到我的介意,但她却根本不接收。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她在视频电话的同时还点了一份盒饭,吃饭还BiaJi 嘴,一口接一口的~~~😂其实我若介意,直接说就好了。但我没好意思开口,偷拍了个5秒钟的视频,发在朋友圈里抱怨。确实有不少朋友跟我共鸣,说最讨厌吃饭的时候旁边有人BiaJi 嘴,但也有人提醒我偷拍别人不好。发出十分钟后,我的情绪宣泄了,朋友圈也删除了。
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我介意的通话外放和吃饭BiaJi 嘴,也是我以前会做的。大学时,我特别喜欢音乐外放,总觉得我喜欢的别人也都喜欢,不如分享给所有人,完全不会考虑别人是否介意。通话也是,经常在室友在宿舍时打电话,根本意识不到别人会介意。直到有一次,我打扰了一个正在连夜突击论文的室友,她才明确表达了对我的抱怨,此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打电话尽量不打扰别人。
吃饭BiaJi 嘴也是,我们那人好像吃饭时都会BiaJi 几下嘴,我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直到高中住校,过上了集体生活,某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被同学嘲笑了,我才非常有意识的改掉了这个习惯。你知道,青春期被别人嘲笑是件很受伤的事儿,能记一辈子。虽然现在已经有点想不起来了,但那种被人嘲笑的狼狈感觉还是挥之不去。
那些曾经别人介意我的特质,也能让我在别人身上捕捉到,并不自觉的表达介意。也就是说,当你没有意识到的时候,那些特质都不是问题,可当别人指出来后,这个(些)特质变成了你对自己这部分的不接纳。因为你不接纳自己的这些特质,当你在别人身上识别到这些特质时,你也同样会不接纳。
但其实,你拒绝接纳的不是他人,而是通过他人这面镜子映照出的自己——那个通话外放和吃饭BiaJi 嘴,惹人厌烦的自己。但你可能不理解,就会把这种讨厌的情绪投射给那个照出你不堪特质的人。
这是你讨厌一个人的心理机制,也是讨厌ta 的心理机制。
理解了这些后,我豁然开朗,心里那团乌云一下就消散了~~~
对,善待自己,要从理解自己开始!
他说人与人相处就像照镜子一样,你对TA笑,TA 也会对你笑,反之亦然。你喜欢跟这个人相处,可能是Ta 身上的某些让你舒服的特质,正好你也有,你们在一起时会彼此照亮。
当然,你若不喜欢一个人,或者对Ta 身上的某些特质很介意,那是因为Ta的这个特质你也有,只是你把它可以隐藏起来了。而这个特质曾让你受伤,虽然后来被你隐藏起来了,但当别人在你面前展现出这种特质时,你在内化了别人对你此种特质的讨厌(鄙视)后,也会以同样的或类似的态度来对待Ta。深以为然。
记得有一次坐高铁,我在餐车点餐。中途上来一个女的坐我对面,旁若无人的打视频电话,还放的外音。她倒是不介意周围其他人会不会听到,但我却很介意被打扰。我坐在对面一直盯着她,希望她能get 到我的介意,但她却根本不接收。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她在视频电话的同时还点了一份盒饭,吃饭还BiaJi 嘴,一口接一口的~~~😂其实我若介意,直接说就好了。但我没好意思开口,偷拍了个5秒钟的视频,发在朋友圈里抱怨。确实有不少朋友跟我共鸣,说最讨厌吃饭的时候旁边有人BiaJi 嘴,但也有人提醒我偷拍别人不好。发出十分钟后,我的情绪宣泄了,朋友圈也删除了。
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重点是,我介意的通话外放和吃饭BiaJi 嘴,也是我以前会做的。大学时,我特别喜欢音乐外放,总觉得我喜欢的别人也都喜欢,不如分享给所有人,完全不会考虑别人是否介意。通话也是,经常在室友在宿舍时打电话,根本意识不到别人会介意。直到有一次,我打扰了一个正在连夜突击论文的室友,她才明确表达了对我的抱怨,此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打电话尽量不打扰别人。
吃饭BiaJi 嘴也是,我们那人好像吃饭时都会BiaJi 几下嘴,我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直到高中住校,过上了集体生活,某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被同学嘲笑了,我才非常有意识的改掉了这个习惯。你知道,青春期被别人嘲笑是件很受伤的事儿,能记一辈子。虽然现在已经有点想不起来了,但那种被人嘲笑的狼狈感觉还是挥之不去。
那些曾经别人介意我的特质,也能让我在别人身上捕捉到,并不自觉的表达介意。也就是说,当你没有意识到的时候,那些特质都不是问题,可当别人指出来后,这个(些)特质变成了你对自己这部分的不接纳。因为你不接纳自己的这些特质,当你在别人身上识别到这些特质时,你也同样会不接纳。
但其实,你拒绝接纳的不是他人,而是通过他人这面镜子映照出的自己——那个通话外放和吃饭BiaJi 嘴,惹人厌烦的自己。但你可能不理解,就会把这种讨厌的情绪投射给那个照出你不堪特质的人。
这是你讨厌一个人的心理机制,也是讨厌ta 的心理机制。
理解了这些后,我豁然开朗,心里那团乌云一下就消散了~~~
对,善待自己,要从理解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