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宣称要「做自己」,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或者完整的做自己的人们,怎么知道自己在哪里?如何去寻找那个自己呢?
从小到大,父母、亲人、学校、社会都在教我们学做人。可那些道理都是他们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比如父母会要求我们懂事、听话,在他们忙的时候能够很有眼色的去帮忙,若你没眼色就会打到你有眼色,或者羞辱到你有眼色;在他们穷的时候,期待你不要有任何超出他们负担得起的支出,甚至能给家里赚点钱。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家里忙的时候,我妈希望我帮她干活,闲的时候,我如果能跟其他小孩一起挖点草药卖钱,那就太懂事了。当然我并不总是那么顺服,时不时自己还是会冒出来,去同学家玩逃避做家务啊,呆在学校不回家啊。那接下来等待我的,就是一顿毒打或者几天不予理睬的冷暴力。
亲人希望你什么样呢?比如过年走亲戚,大家都在那玩牌正热闹的时候,我爸让我去厨房帮忙,因为我是女孩子,这个时候就应该呆在厨房,帮女主人准备饭菜。如果我去了,亲戚们会说我真懂事儿;如果没去,他们就会跟其他亲戚甚至我爸妈说:女子都那么大了,一点眼色都没有。
客人来的时候,你要出门去迎,不去就是不热情我;客人走的时候,你要站起来送,不送(没站起来)就是不懂礼数,这样会遭到其他亲戚背后的审判的。若只是背后说,说了也就说了,反正你不知道也不会往心里去。关键是这些难听话,最后一定会从某个亲戚的嘴里传到你父母那里的。若只是说你做的不好也就罢了,但他们说你不好的时候,一定会连带着说你父母不会教育。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不了,然后就会对你进行一顿教育。
经过一顿棍棒加辱骂,你会一辈子记得那些礼数。即便你再怎么不愿意、不屑于,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必定会尊崇所有的礼数,甚至比别人期待你做得更好。
学校期待你做什么呢?它要求你遵守学院的纪律,最好当个学习机器,替老师争光、给学校争光。既然要争光,就要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在老师管不住那些捣乱的学生时,最好能做老师的摄像头,时时像老师打小报告。若你不是学习的料,那就老老实实呆着,不要迟到早退,不要打架斗殴,总之就是不要给老师和学习找麻烦,他们就烧高香了。
你做到了大家也能相安无事,你若做不到,老师也会请家长来配合。当你父母的面,将你和其他好学生一对比,你父母脸上肯定挂不住,回去就是一顿训斥加辱骂,甚至胖揍。你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同样,社会期待你做什么呢?它期待你成为工业化社会合格的螺丝钉,希望别人再怎么欺负你,你都不要还手;期待你买房接盘,期待你多生几个螺丝钉,期待你假期挤景区,也期待你做个服从一切规则的工具人,完成螺丝钉应有的贡献。
如果毕业后你没有找到好工作,会被认为是个loser ,如果别人欺负你时你还手了,你就是寻衅滋事,如果你不为国接盘,你就不配结婚生子,如果买房结婚又不愿生孩子,会被指责自私、不孝。如果你失业了、房贷违约了,会被骂作死!明明负担不起,还要加杠杆,真是活该!
幼小的生命本没有规则,会到处去试探。但父母不会告诉你什么是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而是在你每一次试探时,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告诉你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结果就是,要么你什么都试探了,然后被狠狠的教训一顿,要么就是蹑手蹑脚,什么都不敢做。
父母告诉你的,都会越来越多的内化为你自己的规则。但你与父母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的外部环境也不同,那么你们的想法和表现还是会有很多不同。比如同学对你说了很伤自尊的话,你觉得很受伤,想跟父母倾诉。他们却毫不在意的说,你真差劲,怎么不骂回去!或者说几句话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拒绝接纳并承认你情绪的合理性,慢慢地,你会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甚至不允许它们存在,用麻木来抗拒痛苦。
当周围人所有人都不喜欢不接纳你的某些特质时,为了合群并保持关系,你往往也会让自己厌恶你原本喜欢的,甚至把它从你的意识里去除。但它并没有真的被去除,而是从意识层面进入潜意识层面。当你发现别人身上拥有你想要隐藏的特质时,你会本能的讨厌对方。其实你真正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对方身上的某个特质激发出了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你讨厌的是这样不安全的感觉。
扯远了,再说回从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其实,我们小时候,不管美的丑的,安全的不安全的,有礼数的没礼数的,都会去尝试。但为了保持跟父母、亲人的关系,为了在学校、在社会生存,我们总会被迫压抑那些不被接纳的特质,那些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们被我们驱赶到了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以致于我们想要「做自己」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左手墨迹
从小到大,父母、亲人、学校、社会都在教我们学做人。可那些道理都是他们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比如父母会要求我们懂事、听话,在他们忙的时候能够很有眼色的去帮忙,若你没眼色就会打到你有眼色,或者羞辱到你有眼色;在他们穷的时候,期待你不要有任何超出他们负担得起的支出,甚至能给家里赚点钱。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家里忙的时候,我妈希望我帮她干活,闲的时候,我如果能跟其他小孩一起挖点草药卖钱,那就太懂事了。当然我并不总是那么顺服,时不时自己还是会冒出来,去同学家玩逃避做家务啊,呆在学校不回家啊。那接下来等待我的,就是一顿毒打或者几天不予理睬的冷暴力。
亲人希望你什么样呢?比如过年走亲戚,大家都在那玩牌正热闹的时候,我爸让我去厨房帮忙,因为我是女孩子,这个时候就应该呆在厨房,帮女主人准备饭菜。如果我去了,亲戚们会说我真懂事儿;如果没去,他们就会跟其他亲戚甚至我爸妈说:女子都那么大了,一点眼色都没有。
客人来的时候,你要出门去迎,不去就是不热情我;客人走的时候,你要站起来送,不送(没站起来)就是不懂礼数,这样会遭到其他亲戚背后的审判的。若只是背后说,说了也就说了,反正你不知道也不会往心里去。关键是这些难听话,最后一定会从某个亲戚的嘴里传到你父母那里的。若只是说你做的不好也就罢了,但他们说你不好的时候,一定会连带着说你父母不会教育。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不了,然后就会对你进行一顿教育。
经过一顿棍棒加辱骂,你会一辈子记得那些礼数。即便你再怎么不愿意、不屑于,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必定会尊崇所有的礼数,甚至比别人期待你做得更好。
学校期待你做什么呢?它要求你遵守学院的纪律,最好当个学习机器,替老师争光、给学校争光。既然要争光,就要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在老师管不住那些捣乱的学生时,最好能做老师的摄像头,时时像老师打小报告。若你不是学习的料,那就老老实实呆着,不要迟到早退,不要打架斗殴,总之就是不要给老师和学习找麻烦,他们就烧高香了。
你做到了大家也能相安无事,你若做不到,老师也会请家长来配合。当你父母的面,将你和其他好学生一对比,你父母脸上肯定挂不住,回去就是一顿训斥加辱骂,甚至胖揍。你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同样,社会期待你做什么呢?它期待你成为工业化社会合格的螺丝钉,希望别人再怎么欺负你,你都不要还手;期待你买房接盘,期待你多生几个螺丝钉,期待你假期挤景区,也期待你做个服从一切规则的工具人,完成螺丝钉应有的贡献。
如果毕业后你没有找到好工作,会被认为是个loser ,如果别人欺负你时你还手了,你就是寻衅滋事,如果你不为国接盘,你就不配结婚生子,如果买房结婚又不愿生孩子,会被指责自私、不孝。如果你失业了、房贷违约了,会被骂作死!明明负担不起,还要加杠杆,真是活该!
幼小的生命本没有规则,会到处去试探。但父母不会告诉你什么是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而是在你每一次试探时,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告诉你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结果就是,要么你什么都试探了,然后被狠狠的教训一顿,要么就是蹑手蹑脚,什么都不敢做。
父母告诉你的,都会越来越多的内化为你自己的规则。但你与父母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的外部环境也不同,那么你们的想法和表现还是会有很多不同。比如同学对你说了很伤自尊的话,你觉得很受伤,想跟父母倾诉。他们却毫不在意的说,你真差劲,怎么不骂回去!或者说几句话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拒绝接纳并承认你情绪的合理性,慢慢地,你会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甚至不允许它们存在,用麻木来抗拒痛苦。
当周围人所有人都不喜欢不接纳你的某些特质时,为了合群并保持关系,你往往也会让自己厌恶你原本喜欢的,甚至把它从你的意识里去除。但它并没有真的被去除,而是从意识层面进入潜意识层面。当你发现别人身上拥有你想要隐藏的特质时,你会本能的讨厌对方。其实你真正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对方身上的某个特质激发出了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你讨厌的是这样不安全的感觉。
扯远了,再说回从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其实,我们小时候,不管美的丑的,安全的不安全的,有礼数的没礼数的,都会去尝试。但为了保持跟父母、亲人的关系,为了在学校、在社会生存,我们总会被迫压抑那些不被接纳的特质,那些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们被我们驱赶到了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以致于我们想要「做自己」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左手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