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识保护心脏的20件小事

1. 饮食有质量(6件)

- 多吃水产:每日肉类总量≤200克,优先选鱼肉,其次禽类、红肉。
- 常喝牛奶:每日摄入300-500克奶及制品,乳糖不耐受者可选低盐糖调味奶。
- 搭配粗粮:每日谷类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用燕麦粥、糙米饭等替代部分精米白面。
- 控制盐糖:每日盐≤5克、糖≤25克,少吃甜饮料、饼干等高盐高糖食物。
- 每天有蛋:普通人每日1-2个鸡蛋,蛋黄含降胆固醇成分,无需过度担心。
- 果蔬充足:每日蔬菜300-500克(一半深色菜)、水果200-350克,多样选择。

2. 生活品质高(4件)

- 不要久坐:遵循“555”护心法(屏幕使用≤55分钟,起身活动5分钟),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 睡个好觉:尽量23点前入睡,保证7小时睡眠,失眠者及时咨询医生。
- 戒烟戒酒:烟酒损伤血管内皮,任何时候开始戒都能保护心脏。
- 环境凉爽:夏季选早晚出门,室内空调温度24℃-26℃,减少心脏负担。

3. 精神很富足(3件)

- 情绪积极:学会调节情绪,找兴趣爱好,情绪激动时做正面心理暗示。
- 主动社交:多参与集体活动,孤独时联系家人朋友,避免社交孤立。
- 精力充沛:长期白天萎靡不振可能是心脏问题信号,需及时就医。

4. 指标控制好(7件)

- 保持体重: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80厘米,BMI≤23.9,超标者需科学调整饮食和运动。
- 心率稳定:正常心率60-100次/分钟,每日早晚测心率,异常及时就医,通过锻炼和规律作息维持稳定。
- 肺活量高:通过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提升肺活量,降低中年心血管病风险。
- 血压达标:正常血压<120/80毫米汞柱,健康者每月测1次血压,高血压患者每日早中晚各测1次并记录。
- 体脂率低:男性体脂率≤25%、女性≤30%,关键是维持肌肉量,而非单纯节食。
- 手部有劲:用握力器、哑铃等锻炼,或通过拧毛巾、提重物提升握力,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 腿肌强壮:通过骑自行车、跑步、靠墙静蹲锻炼腿部,维持“肌肉泵”功能,助力静脉血回流。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