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我,决心离开中国》
在我上大学以前,我对出国这件事毫无概念。因为身边出国的人,非富即贵。在我固有的观念之中,出国留学是有钱人的事情,跟我没什么关系。同学的姐姐从加拿大回国后,继承了家族企业。我家没什么能给我继承的,也没有钱供我去留学。
所有的转变,则是发生在,念大学之后的事情了。
读高中的时候,我还在西南省会的一个小县城,其实我当时属于是一名借读生,因为我的老家在非常偏远的地区。我能接触到的文化,是港台的流行文化,接触到的音乐,都是歌唱爱情居多。十几岁的我们,唱那些情歌朗朗上口。
后来我去了北京,接触到了地下音乐,摇滚,民谣。
刚开始听的时候,我有个疑惑,其实很多歌曲的旋律是非常不错的,不比我高中时代听到过的那些流行歌曲差,但是为什么这些音乐仅限于少数的群体知道,为什么不能流行。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知道了,那是因为很多作品的主题都是讽刺社会现实,甚至有些反动,在一个提倡正能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面,这些作品不能被主流社会认可,主流的意识形态是人为操控的。我喜欢的一位民谣歌手周云蓬,他是一个盲人歌手,同时他也是一个诗人。他写了一首歌,叫做《中国孩子》,讽刺了克拉玛依发生的那场大火,在火灾发生的一瞬间,上面的人呼喊着“让领导先走”,结果造成无数无辜孩子的死亡。还讽刺了成都的一件事,有一位吸毒的妈妈被警察强制带走数天,虽然她强调家里有孩子,可是孩子却被饿死在了家中。
我觉得我变了,我不再喜欢各种宏观叙事,我也不再喜欢各种纯粹为了歌颂而歌颂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感觉到被欺骗。我更喜欢地下音乐,小众独立音乐,是因为这些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这些作品迸发出一种很强的生命力,对抗主流的声音。2008年我住在亚运村的附近,鸟巢的建造24小时不停,农民工赤脚睡在马路上。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不断扩大,我注意到的却是那些疲倦的,赤脚的,睡在马路上的农民工。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北京清理了很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居住在地下室的,政府命令他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家乡,什么时候能回来等通知。一夜之间,附近卖早餐的,卖水果的人,似乎都不见了。
北京的老百姓似乎对这些居住在地下室以及城中村的外来务工者是厌恶的,因为他们让北京这个城市变得非常热闹,甚至是有点过于热闹了。但是却依赖他们提供的廉价服务。
那一年还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当时的我位于香港九龙到北京西的火车上,我的摩托罗拉手机接收到了这个新闻。当时确认了震中并不是在我老家,我没有那么恐慌。
后来,新闻联播开始报道温家宝乘坐直升飞机到地震中心查看的情况,当时的央视采取的是一种感动中国的语气来播报此事件,看新闻联播的我哭了。我的朋友却突然间骂我傻逼,为此我是百思不得其解,至少在当时是那样。他说新闻联播能看哭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傻逼。
后来,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开始制作跟这场地震有关的艺术。而艾未未本人却被中国当局逮捕。艾未未在汶川地震后,批评中国政府信息不透明,而他本人则变成了一个饱受争议的公共知识分子。艾未未与志愿者一起发起了“公民调查”行动,从废墟中收集了9000多个书包,他认为学校的校舍在建筑质量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是导致地震的时候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2015年艾未未离开中国,前往德国定居,后来他辗转英国,最终到了葡萄牙。在海外,艾未未仍然坚持创作,持续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举报各种艺术展,并且出版了回忆录《1000年的喜悦与悲伤》。
那时候的我,因为接触到这些事情,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也不想继续在中国生活了。因为我无力去改变什么,更多的是,我不喜欢那种社会氛围,因为充满了不公平,各种言论的打压,我开始对国外感到向往。我想走出去,但是什么时候能出去,通过什么方式能出去,我并没有明确的计划跟目标。
但是,我想离开这片土地。
Isabella 2025/03/27
在我上大学以前,我对出国这件事毫无概念。因为身边出国的人,非富即贵。在我固有的观念之中,出国留学是有钱人的事情,跟我没什么关系。同学的姐姐从加拿大回国后,继承了家族企业。我家没什么能给我继承的,也没有钱供我去留学。
所有的转变,则是发生在,念大学之后的事情了。
读高中的时候,我还在西南省会的一个小县城,其实我当时属于是一名借读生,因为我的老家在非常偏远的地区。我能接触到的文化,是港台的流行文化,接触到的音乐,都是歌唱爱情居多。十几岁的我们,唱那些情歌朗朗上口。
后来我去了北京,接触到了地下音乐,摇滚,民谣。
刚开始听的时候,我有个疑惑,其实很多歌曲的旋律是非常不错的,不比我高中时代听到过的那些流行歌曲差,但是为什么这些音乐仅限于少数的群体知道,为什么不能流行。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后来的日子里我知道了,那是因为很多作品的主题都是讽刺社会现实,甚至有些反动,在一个提倡正能量的社会主义国家里面,这些作品不能被主流社会认可,主流的意识形态是人为操控的。我喜欢的一位民谣歌手周云蓬,他是一个盲人歌手,同时他也是一个诗人。他写了一首歌,叫做《中国孩子》,讽刺了克拉玛依发生的那场大火,在火灾发生的一瞬间,上面的人呼喊着“让领导先走”,结果造成无数无辜孩子的死亡。还讽刺了成都的一件事,有一位吸毒的妈妈被警察强制带走数天,虽然她强调家里有孩子,可是孩子却被饿死在了家中。
我觉得我变了,我不再喜欢各种宏观叙事,我也不再喜欢各种纯粹为了歌颂而歌颂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感觉到被欺骗。我更喜欢地下音乐,小众独立音乐,是因为这些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这些作品迸发出一种很强的生命力,对抗主流的声音。2008年我住在亚运村的附近,鸟巢的建造24小时不停,农民工赤脚睡在马路上。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不断扩大,我注意到的却是那些疲倦的,赤脚的,睡在马路上的农民工。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北京清理了很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居住在地下室的,政府命令他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家乡,什么时候能回来等通知。一夜之间,附近卖早餐的,卖水果的人,似乎都不见了。
北京的老百姓似乎对这些居住在地下室以及城中村的外来务工者是厌恶的,因为他们让北京这个城市变得非常热闹,甚至是有点过于热闹了。但是却依赖他们提供的廉价服务。
那一年还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当时的我位于香港九龙到北京西的火车上,我的摩托罗拉手机接收到了这个新闻。当时确认了震中并不是在我老家,我没有那么恐慌。
后来,新闻联播开始报道温家宝乘坐直升飞机到地震中心查看的情况,当时的央视采取的是一种感动中国的语气来播报此事件,看新闻联播的我哭了。我的朋友却突然间骂我傻逼,为此我是百思不得其解,至少在当时是那样。他说新闻联播能看哭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傻逼。
后来,著名艺术家艾未未开始制作跟这场地震有关的艺术。而艾未未本人却被中国当局逮捕。艾未未在汶川地震后,批评中国政府信息不透明,而他本人则变成了一个饱受争议的公共知识分子。艾未未与志愿者一起发起了“公民调查”行动,从废墟中收集了9000多个书包,他认为学校的校舍在建筑质量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这是导致地震的时候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2015年艾未未离开中国,前往德国定居,后来他辗转英国,最终到了葡萄牙。在海外,艾未未仍然坚持创作,持续关注中国的人权问题,举报各种艺术展,并且出版了回忆录《1000年的喜悦与悲伤》。
那时候的我,因为接触到这些事情,我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也不想继续在中国生活了。因为我无力去改变什么,更多的是,我不喜欢那种社会氛围,因为充满了不公平,各种言论的打压,我开始对国外感到向往。我想走出去,但是什么时候能出去,通过什么方式能出去,我并没有明确的计划跟目标。
但是,我想离开这片土地。
Isabella 202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