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生活懦怯的退缩。他自动地逃避生活,因为受不了那种人群的竞争挤撞;他没有力量去奋斗,所以就把这种奋斗说成是庸俗的;他虚荣,由于同伴没有用他对自己的估价来看待他,他就以蔑视他的同伴来自我安慰。
——毛姆《人生的枷锁》
——毛姆《人生的枷锁》
我们不仅应该为我们的身体,也应该为我们的性格选择一个健康的环境。
如果我们周围有品质不健康的人,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逃离他们。心智健全很大一部分“在于摆脱那些激发精神错乱的人,远离相互有害的伙伴关系”。
——大卫·菲德勒《与塞涅卡共进早餐》
如果我们周围有品质不健康的人,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逃离他们。心智健全很大一部分“在于摆脱那些激发精神错乱的人,远离相互有害的伙伴关系”。
——大卫·菲德勒《与塞涅卡共进早餐》
现在我们看穿了生命荒诞的本质,我们不再执着于某个山顶,不再执着某种更好的生活,我们要做的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尽可能多的生命体验,体验更多,而不是体验更好,我们以一种澎湃的激情投身于生命本身,而不是追求某种结果。这就是我们反抗的方式。
——加缪《西西弗神话》
——加缪《西西弗神话》
当你的压力大到快要崩溃的时候,千万不要跟别人讲,也不要觉得自己委屈,因为没有人会真正地心疼你。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你都要试着安静下来,去做你该做的事,而不是让焦虑和烦躁,去毁掉你本就不多的热情。
什样的人大概率不是小人?爱独处的人不是会是小人,小人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他们一般喜欢周旋在人群里,独处无异于杀了他们。爱做好事的不会是小人,小人不占便宜就等于吃亏,不可能去做“赔本”买卖,占便宜没够是他们的本性,做好事在他们看来是愚蠢。不轻易夸奖别人的,不会是小人,能让君子夸赞的东西少之又少,而小人总是把夸人当做迷惑人的手段,夸人就是小人坑人的前奏。
“常识”才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大部分人失败在缺乏“基本常识”。芒格:所谓常识,看似是平常人能掌握的知识,其实恰恰相反,常识在现在这个时代成了普通人不具备的知识。
普通人一生追逐“诀窍”、成功者经验,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大部分人随波逐流,在凌乱的信息冲击下丧失了思考能力,成了两眼放光的瞎子。
大部分人失败在缺乏“基本常识”。芒格:所谓常识,看似是平常人能掌握的知识,其实恰恰相反,常识在现在这个时代成了普通人不具备的知识。
普通人一生追逐“诀窍”、成功者经验,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大部分人随波逐流,在凌乱的信息冲击下丧失了思考能力,成了两眼放光的瞎子。
高能量的人,他会激发出你的主体性,没有评判,没有审视,没有投射。你跟他待在一起,你感受到的是他对你没有期待,没有要求,没有评判,也没有审视,更加没有投射,只是在跟你谈话、交流,分享感受,那有点像就是你们两个其实是在一个非常自在的空间里面,然后彼此就这样呆着,让你感受到你真正的那个自我的状态。高能量就是会让人感受到自然、真实、放松。所以说跟这样的人待在一起,你会觉得说自己变得麻木的生命又被滋养出了棱角,真的是这样的。
工薪族们有个信仰,都是认为方法论最重要,凡是能说出方法论不重要的人,水平都不会差。
任何大的成功考验的更多都是勇气和坚持,而不是方法论。
实际上一成不变的统一方法,只适合学死知识,赚不到钱,能赚钱的知识都是流动的。
任何大的成功考验的更多都是勇气和坚持,而不是方法论。
实际上一成不变的统一方法,只适合学死知识,赚不到钱,能赚钱的知识都是流动的。
根据进化心理学家的观点,使人类从其他动物中脱颖而出的天赋除语言外,还有其他两件法宝:
一件是使用工具的天赋,即操控物质世界,使之为人类服务;
另一件是协作天赋,即操控社会世界,使之为人类服务。
工程和法律恰恰是这两大天赋的制度化版本。
——史蒂芬·平克
一件是使用工具的天赋,即操控物质世界,使之为人类服务;
另一件是协作天赋,即操控社会世界,使之为人类服务。
工程和法律恰恰是这两大天赋的制度化版本。
——史蒂芬·平克
即使依靠严厉的血腥手段、过度的动员方式,依然不能疏解苏区的经济困境。鄂豫皖苏区在被放弃之前,1931年下半年,已经出现了粮荒,“外面不能输入,内面储蓄已罄”[46],只能“用互济组织,割麦队、割谷队到白区夺取豪绅反对派的,没收赤区地主富农的,节省(机关吃稀饭等,红军仍吃干饭),加紧生产(种 瓜、豆、荞麦)等办法勉强过去。”[47]
自1933年春天起,粮荒也袭击了中央苏区。机关工作人员被要求每天吃两餐,只有十二两,要省下四两上交。后来,改吃稀饭,甚至米糠、苦菜和树叶。列宁师范学校由于天天吃稀饭,被戏称为“稀饭学校”[48]。同时期苏区中央政府的训令中,也提到苏区已经出现了将种子吃掉的现象,而且说“黄秋菜、笋子、苦斋、艾子、砂枯、同蒿、黄金(野山姜)苎麻叶等植物,都可采来充饥,并且无碍卫生。”
要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上山采摘,多种蔬菜,不能“放任不理,空口叹气”[49]。为了救荒,苏区中央政府还发布“开垦荒地荒田办法”的命令,以免税的优惠,鼓励农民多种地;在这个训令里,甚至连富农种荒田,也可以得到一年的免税[50]。黄克诚在回忆中提到连中央红军的绝对主力红一军团,都没有盐吃,规定前线部队勉强每人每天八分(不足一钱)盐,而后方则没盐吃[51]。
1932年底湘赣苏区在给中央的报告里说,苏区第八军由于营养不良,脚气病流行,全部人员不满两千,抵不上过去一个师,“还有一千上下的枪枝没有人背。”[52]这样的危机,一直到红军长征,都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在长征前夕,苏区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还登出号外,大字标题写着:“红军等着二十四万担粮食吃!”到该年的7月9日为止,“粮食突击(征粮的突击──笔者注)还只完成一半任务”[53]。这一半,实际上已经是竭泽而渔了。
到了这个地步,苏区的经济危机,已经开始转变成为政治危机了,主要体现在扩红(即红军的招兵)上。进入1933年以后,苏区的各种宣传机器开始连篇累牍地鼓吹扩大红军,批评各种扩红的不力,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进程,这种宣传是愈演愈烈,表明了扩红也愈来愈困难。战况的不利,无疑加剧了扩红的难度,一次长汀“扩大了五十七个新兵,但欢送到省苏(省苏维埃──笔者注)只剩了五个人,其中三个有病的,结果去前方的只二个。”
[54]不仅扩红难,红军中的逃兵也愈来愈多。在“‘扩红突击月’──1933年5月的一个月中,红一军团(林彪部队)逃兵就有203人;红三军团(彭德怀部队)逃兵98人;红五军团逃兵200多人;红独立一团逃兵102人;而同年十一、十二两个月中,开小差回家者,竟达二万八千多人,仅瑞金一县逃跑回家者达四千三百多人。”[55]不得已,最后只好采取将地方部队和赤卫队整建制编入正轨红军的办法,来补充兵源。苏区老百姓对苏维埃政权的信心也在整体滑落,在这一时期,有地方甚至出现了整乡整村的农民逃往国民党统治区的现象,以至于红军不得不严厉镇压[56]。
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红军,作为红军长征先遣队出发,结果一出苏区,就被包围打散,成千人连对方一个排的阻击都冲不破,“指挥员动摇,不沉着指挥应战,队伍也就无秩序地乱跑”,基本上是全军覆没[57]。中央红军长征,在过第四道封锁线时,损失过半,八万人剩了三万,其实也是逃亡的居多。据蔡孝干回忆,长征一开始,出了苏区,红军就有大量逃兵,到第四道封锁线的时候,“兵力已损失三分之一”[58]。很明显,此时红军的战斗力和士气,都已经今非昔比。
---红军究竟为什么被迫长征?(证据版)
作者: 张鸣
自1933年春天起,粮荒也袭击了中央苏区。机关工作人员被要求每天吃两餐,只有十二两,要省下四两上交。后来,改吃稀饭,甚至米糠、苦菜和树叶。列宁师范学校由于天天吃稀饭,被戏称为“稀饭学校”[48]。同时期苏区中央政府的训令中,也提到苏区已经出现了将种子吃掉的现象,而且说“黄秋菜、笋子、苦斋、艾子、砂枯、同蒿、黄金(野山姜)苎麻叶等植物,都可采来充饥,并且无碍卫生。”
要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上山采摘,多种蔬菜,不能“放任不理,空口叹气”[49]。为了救荒,苏区中央政府还发布“开垦荒地荒田办法”的命令,以免税的优惠,鼓励农民多种地;在这个训令里,甚至连富农种荒田,也可以得到一年的免税[50]。黄克诚在回忆中提到连中央红军的绝对主力红一军团,都没有盐吃,规定前线部队勉强每人每天八分(不足一钱)盐,而后方则没盐吃[51]。
1932年底湘赣苏区在给中央的报告里说,苏区第八军由于营养不良,脚气病流行,全部人员不满两千,抵不上过去一个师,“还有一千上下的枪枝没有人背。”[52]这样的危机,一直到红军长征,都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在长征前夕,苏区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还登出号外,大字标题写着:“红军等着二十四万担粮食吃!”到该年的7月9日为止,“粮食突击(征粮的突击──笔者注)还只完成一半任务”[53]。这一半,实际上已经是竭泽而渔了。
到了这个地步,苏区的经济危机,已经开始转变成为政治危机了,主要体现在扩红(即红军的招兵)上。进入1933年以后,苏区的各种宣传机器开始连篇累牍地鼓吹扩大红军,批评各种扩红的不力,随着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进程,这种宣传是愈演愈烈,表明了扩红也愈来愈困难。战况的不利,无疑加剧了扩红的难度,一次长汀“扩大了五十七个新兵,但欢送到省苏(省苏维埃──笔者注)只剩了五个人,其中三个有病的,结果去前方的只二个。”
[54]不仅扩红难,红军中的逃兵也愈来愈多。在“‘扩红突击月’──1933年5月的一个月中,红一军团(林彪部队)逃兵就有203人;红三军团(彭德怀部队)逃兵98人;红五军团逃兵200多人;红独立一团逃兵102人;而同年十一、十二两个月中,开小差回家者,竟达二万八千多人,仅瑞金一县逃跑回家者达四千三百多人。”[55]不得已,最后只好采取将地方部队和赤卫队整建制编入正轨红军的办法,来补充兵源。苏区老百姓对苏维埃政权的信心也在整体滑落,在这一时期,有地方甚至出现了整乡整村的农民逃往国民党统治区的现象,以至于红军不得不严厉镇压[56]。
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红军,作为红军长征先遣队出发,结果一出苏区,就被包围打散,成千人连对方一个排的阻击都冲不破,“指挥员动摇,不沉着指挥应战,队伍也就无秩序地乱跑”,基本上是全军覆没[57]。中央红军长征,在过第四道封锁线时,损失过半,八万人剩了三万,其实也是逃亡的居多。据蔡孝干回忆,长征一开始,出了苏区,红军就有大量逃兵,到第四道封锁线的时候,“兵力已损失三分之一”[58]。很明显,此时红军的战斗力和士气,都已经今非昔比。
---红军究竟为什么被迫长征?(证据版)
作者: 张鸣
人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一旦不满意现在,他一定怀念从前,他就一定向往从前,他就觉得从前好。但是请大家注意,这个里面就有问题了。什么问题呢?就当人们这么想的时候,他的记忆是有问题的,他的记忆是经过筛选的,过去的坏处他是记不住的,过去的好处一定是被放大的。这也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非常普遍的心理。
早几年和前女友去爬泰山坐过这种挑子。当时前女友也不忍心坐,我当时就告诉她其实不需要“忍不忍心”,而是要尊重他们的工作,这是他们在现代社会结构和区域环境的生存空间,坐一次会解决他们好几天的生计,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只能通过基层福利改革但不太现实,你要做的就是认可其劳动价值、保障合理报酬
可怜的人就越坏,没有例外,因为所有的可怜他都是在表演,你只要可怜他,你就会被他缠上,你就会被他搞得更可怜。大家一定要记住啊,穷人跟弱者,他不等于可怜人。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他们真的是有骨气的,是不会选择让别人可怜他的,而是会选择自强不息,在能力范围之内自尊自强,然后越过越好。这种人他们是不知道如何去扮可怜的,而那些有吸血鬼人格的,他们才会在你面前去表演,因为他就是想让你看到他多么多么的弱小,他多么多么的可怜。只要表现出这种状态的人,都是没有自尊的,都是不自强的,甚至他是不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去负责的,他们希望身边的人都能够去当他的血包,然后身边的人一旦停止给他供血了,他就会立刻反目成仇。所以你但凡是碰到一个这种哭穷卖惨装可怜的人,收起自己的菩萨心肠,根救世主心态,赶紧跑。
最近采访了位大佬,白手起家,身家最猛时超千亿。他原本是农村的,14岁前都没见过公交车。。。
经过3小时的线下深度对话,我猛烈发现了跟他的一个巨大区别,也是我们财富差别的第一原因。
当新事物到来时,他总是选择100倍拥抱,我刚开始都觉得他过于乐观亢奋了
但他说:“对于上了年龄、有一定积累的人,100倍拥抱新事物成本不高。但如果你100倍怀疑,就有可能错过整个时代”。
去了解和打听新事物时,他的方法也很特别:不只向行业内的专家请教,还爱问小学生和初高中生,因为小孩儿对新事物没那么多批判,他们觉得都是理所当然的,好用的产品和技术就直接用了。往往大人才喜欢各种权衡利弊。
我问他你对新技术、新玩意儿这么过分乐观,是过滤掉了质疑的声音吗?他说,他很看中负面声音,因为冲突对成功至关重要。他会刻意在自己思维里创建“好的冲突”,很多质疑声音反而是他这个“前进派”可以安全推动新事物落地的重要指引。
经过3小时的线下深度对话,我猛烈发现了跟他的一个巨大区别,也是我们财富差别的第一原因。
当新事物到来时,他总是选择100倍拥抱,我刚开始都觉得他过于乐观亢奋了
但他说:“对于上了年龄、有一定积累的人,100倍拥抱新事物成本不高。但如果你100倍怀疑,就有可能错过整个时代”。
去了解和打听新事物时,他的方法也很特别:不只向行业内的专家请教,还爱问小学生和初高中生,因为小孩儿对新事物没那么多批判,他们觉得都是理所当然的,好用的产品和技术就直接用了。往往大人才喜欢各种权衡利弊。
我问他你对新技术、新玩意儿这么过分乐观,是过滤掉了质疑的声音吗?他说,他很看中负面声音,因为冲突对成功至关重要。他会刻意在自己思维里创建“好的冲突”,很多质疑声音反而是他这个“前进派”可以安全推动新事物落地的重要指引。
任何喜欢消耗自己的人,把它刻在骨头里,能让你重新建立你的边界。首先第一点,我不想做的事情就是不想,不,就是不,不给予任何解释。我的任何决定有权不对利益不相关的人做任何解释。除了法律以外,没有任何别人设立的规则是我必须遵守的。我不接受任何让我萎缩的能量,不看这样的书,不接触这样的人,不呆这样的环境,只欢迎让我开阔的能量。我为你花的每一分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不需要你的额外回报。否则我会直接说,如果你对我的付出需要我的额外回报,请直说,并且先经过我的同意。你来爱我之前,请先懂得爱自己。我不接受阴阳怪气,相互贬损,不接受任何人对我释放恶意。如果你不欣赏我,请与我保持距离,如果你不尊重我,请滚出我的世界。任何人都无权替我安排我的时间,除非你给我带来金钱或者相同的能量,并且经过我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