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断告诫自己:
永远要用“最垃圾”的工具解决问题

最近媳妇又心血来潮开始录播客
录完第一遍我觉得声音太糙了,
很自然的就想买个专业的麦克风,

但后来转念一想,不对,播客的核心从来不是声音是否清楚,用再清晰的声音说空洞的内容也是 “ 垃圾 ”

牛逼的大师就算说话声音再小,
人都会想办法竖着耳朵听

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过于依赖“外界因素” 而抓不住事情的重点

类似的问题包括:

问:想开个博客,纠结用什么平台?
答:用飞书文档就可以....

问:想拍短视频,想用相机拍出电影质感?
答:不洗头,不洗脸手机怼脸拍。效果可能比相机好10倍

问:创业公司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答:最大竞争力就是没有竞争力!
因为没有优势,所以才能发挥出创造力去做最有效的事
首先必须指出,汪(精卫)之一意求和是建立在一个绝对性预设之上,即当时中国科技远落在日本之后,全面战争一定导致亡国的结局。因此他认为越早谋得和平越好,若到完全溃败的境地,那便只有听征服者的宰割了。但这一预设并非汪精卫一人所独有,而代表了当时相当普遍的认识。让我撇开复杂的政治界,从 学术界中选一位比较客观而冷静的史学家──陈寅恪──作为代表,以说明问题。吴宓在一九三七年七月十四日的日记中说:

晚饭后,七─八与陈寅恪散步。寅恪谓中国之人,下愚而上诈。此次事变,结果必为屈服。华北与中央皆无志抵抗。且抵抗必亡国,屈服乃上策。保全华南,悉心备战;将来或可逐渐恢复,至少中国尚可偏安苟存。一战则全局覆没,而中国永亡矣云云。(《吴宓日记》第六册,页一六八) 同年七月二十一日又记:惟寅恪仍持前论,一力主和。谓战则亡国,和可偏安,徐图恢复。(同上,页一七四)

这是吴、陈两人在「七七」事变发生后的私下议论,陈氏两次都坚持同一观点,可见他对此深信不疑。他之所以断定「战则亡国」显然是因为中国当时还没有足以抵抗日本的武力。正如一九四四年年底胡适在美国一次讲演中所说的:

中国在这次战争中的问题很简单:一个在科学和技术上都没有准备好的国家却必须和一个第一流军事和工业强国进行一场现代式的战争。( The problem of China in the War is simply the problem of a scientif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unprepared country having to fight a modern war against a first class military and industrial power.见《胡适日记全集》第八册,台北:联经,二○○四年,页二○三)

这也是为甚么胡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力主与日本正式进行和谈,直到一九三七年上海「八.一三」战事爆发之后才开始修改他的观点。(见《日记》第七册,页四七三,一九三七年九月八日条)

陈寅恪的话是许多人心中所同有,但很少人敢公开说出来,因为当时民族激愤高昂,一听见有人主「和」便羣起而攻,目之为「汉奸」了。事实上,和或战不过是一个民族在危机关头如何救亡图存的两种不同手段,都可以出于「爱国」的动机。陈寅恪后来在沦陷的香港所表现的民族气节充份说明了他主和正是为了使中国免于「全局覆没」,然后再「徐图恢复」。同样的,汪精卫在抗战初期的主和也应作如是观。

---余英时:重版汪精卫《双照楼诗词 藁》序
裁员一般不会裁马屁精让自己舒服的,而是会裁自己没有印象默默无闻的。这类人刚好是干活的。
被人喜欢比埋头干活重要一万倍,大家一定要记住。

为什么内向的人痛苦?这个社会系统性地排斥甚至抹杀内向的人。
最容易被裁员的人,老实本分、默默干活,自认为不可替代的,该得到回报。
裁了干活人的那些公司,基本不会倒闭。这说明默默干活心有不满的人,并没有他们自己认为的那么重要和不可替代。
明明是沙僧,自己却误认为是孙悟空。严重高估自己重要性,是很多默默无闻的人戾气根源。这些人最要的其实是改变。
在一些小建议上,比如多喝水,注意身体健康……这些属于亲情,不用较真,哪怕愚昧落后点也可以理解。
在涉及到人生重大抉择上,比如择业、择偶、子女教育问题——这个时候不要只看建议,要看家里人能够给出的资源。
我们的生命当中会有很多东西,它不是顺着你的意来的,有顺它就有意,所以我始终认为有些东西它本身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生命当中所有抛出的苦难都是为了你的下一条路,下一条你想走的那个路而铺垫的,而他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想清楚我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追求的是什么。当你把所有的苦难都变成这一种磨砺,我们必然会经历各种挫折,你会走错路,你会爱错人,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如果你能够一开始就发现,我们还是要学会及时止损,只有当你既学会了及时止损,还能够学会放下,这样的话,当你向前走的时候,他才会更加变得美好和幸福。
听过亲历过那些年代的老人讲起过,日军侵华期间,德高望众的里老响应上面召集乡党族人开会动员青年参军抗日是有的,是不是强行摊派的指标不知道,但没有“抓”字。抗战胜利后,反而是素来臭名的无赖流氓们被共党利用起来在基层搞斗争,同样的搞基层,GCD用的人坏多了,也狠多了。
“抓壮丁”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以弱对强,以步枪加大刀装备起来的中国军队对阵日本人的坦克大炮机关枪,中国军人的牺牲不知有多么巨大!一场战斗下来,中国军人往往整连、整营、整团、甚至整旅、整师地被歼灭,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地牺牲!例如北平抗战,29军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牺牲了包括副军长佟麟 阁,师长赵登禹在内的将士5000人!忻口战役,牺牲了郝梦龄军长以下2000多人,伤3500人!娘子关战役,国军阵亡10000人,伤11000人!杨森的20军在上海战役中仅7天就阵亡将士7000多人!邓锡侯率22集团军在山西抗战40天,伤亡过半已无一完整建制单位!淞沪会战3个月,我军伤亡30余万人!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哪一次不是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地牺牲!抗战8年,在战场上牺牲的我军将士达300多万人,其中包括200多位将军!

如此巨大的牺牲,兵员怎么补充?那只有征兵,征兵,再征兵!

谁来征兵?那当然是中央政府发文件,各级政府层层下达,最后由基层的乡保长来完成。抗日战争中全国动员的总兵力达1500万人,征兵数量之大史无前例。就以四川为例,在8年抗战中,四川省向前线输送兵员302万5千多人!是全国总兵员的五分之一!征兵数量为全国第一。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除了全川父老乡亲深明大义把子弟送往前线保家卫国,除了中央政府、四川省政府正确的征兵政策之外,就是乡保长们的殚精竭虑全力以付。当时四川省人口不过5000万人,其中男人占一半即2500万,再除去其中18岁以下儿童和45岁以上老人,适龄壮丁不过1200——1300万人,要从这些人中抽调302万5千人入伍,占多大比例?四分之一!任务之艰巨,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乡保长们终于不负重托完成了任务,为民族生存和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是抗日的功臣,他们的事迹应该彪炳史册!

在这样一个波澜壮阔全民动员的征兵运动之中,出现一些“抓壮丁”之类的乱象,或者如《抓壮丁》中王保长那样的坏人,是可以理解不足为奇的。拿毛泽东的话说就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我们不能想象,一个领导全国人民坚持八年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国民政府,其基层政权都是些贪污腐败的坏人,也不能想象,以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而求得民族生存的抗日军人,一个个都是乡保长抓壮丁强迫入伍的。

---被中共有意抹黑歪曲的抗战中的乡保长
作者: 陶渭熊
为什么越简单的人越强大?简单不是无知,而是穿透表象的清醒。不囤积人脉,只沉淀价值。不追求复杂,只专注本质。像竹子一样,中空方能承重。像溪流一样,至柔方能穿石。简单到极致,便是与规律同频,与天道共振。
如果爱只是一种感觉,那么当它遇到挑战,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除,因为我们很容易在不同的人身上获得这种感觉,所以移情别恋,最经常的说辞是我没有感觉了。但真正的爱并非一种感觉,它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彼此的牺牲和彼此的成长,真正的爱呀,一定不是瞬间的感动,而必然是很久的一种委身,彼此牺牲、彼此成就、彼此尊重,所以谢谢你的出现,让我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
你不必向游离于你人生规划之外的人,证明任何事。别总是对别人做冗长繁杂的解释,也别逢人发问就急着自证,把自己的精力全然投注到那些内心真正在乎的事情上,你会过得轻松许多。电影里的主角从不和群演反复纠缠,你人生的镜头也要永远聚焦在自已身上。
破情执不是对爱情的执着,而是对被爱的执着,因为执着于爱是不会痛苦的。爱是给于,是善良,只有执着情才会痛苦。因为情绪欲望贪婪是求认同,是想掌控,想外求,所以一旦失去,灵魂都像要被抽离。过情关就是放下被爱的执着,学会爱自己,成为爱本身。
一生中与你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你自己,如果连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感受,那真的不会再有人站在你这一边了。所以在脑海里刻薄地自责、逼自己超负荷工作、或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时,都是在帮别人一起残忍地欺负自己。你永远是自己生机勃勃的战友,而不是别人投射在你身上的幽灵。
中年职场人要注重在业务技能以外的地方创造壁垒:

1.可迁移技能: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换个行业也可以使用的能力。
2.管理能力:会管人和项目,不要单打独斗,寻求管理团队完成工作。干更大、更多的活不靠工作时长,要靠管更多人。
3.圈内人脉:人到中年找工作要靠圈内人脉,非招聘网站。
思维的力量使我们摆脱对本能、欲望和惯例的奴性屈从,然而也给我们带来谬见和错误的机会和可能性。它把人类提升到其他动物之上,同时也为人类开启了失败的可能性,而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不会陷人这种可能性。

——约翰·杜威《我们如何思维》
不要轻易被别人干扰,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内心平静。别人接近你时,你一定要考虑清楚,自己是花了多少代价,吃了多少苦头,熬过多少频临崩溃的瞬间才修得这一份内心的平静,不要让别人的一点小情绪、小恩惠、小吹捧、就晃动了你的精神内核,一定要严格筛选接近你的人,可以近身,不能进心。
不喜欢什么,一定要大大方方地讲,不然别人会认为你并不介意;想要什么,一定要坦坦荡荡地争,不然好事凭什么落在你身上。

你拒绝,别人就知道了你的底线。你表达,别人就知道了你的观点。你争取,别人就知道了你的需求。
一个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格局和视野,再加上勤奋和努力。
人生因为坚持而热爱,而不是因为热爱而坚持。
大部分人心里想折腾点事,最终却选择了安逸的生活。
当一个人内心强大了,他的性格就会变得温柔,当他的精神松弛了,他的内心才会变得平静。一个人最有魅力的时候,是他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儿都没有那么在乎的时候,就是他不在乎他人的评价,他永远都有自己的节奏跟步调。当你到了这种状态的时候,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做幸福,你拥有这样的一个心理的状态和外部的显象的变化的时候,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幸福是什么意思。
身上焦虑跟戾气都是被亏待出来的,而情绪稳定、安全感这些东西是需要被爱出来的。就好比我们去检票口,然后你发现自己没有带份证,这个时候不是应该责怪你粗心,而是积极解决问题,然后陪你去办一个临时的身份证。开车的时候导航开错了,不是责怪你说你笨,而是应该安慰你,迟一点也没有关系,我们正好一起去看一看路上的风景。再比如说你洗碗的时候不小心摔碎了盘子,不会有人怪你手笨,而是第一时间冲上去关心你有没有被碎片划伤。也就是当你被一个情绪稳定的人爱过之后,自己也会慢慢变成一个松弛的人,变成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如果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的一个人,那就从自己爱自己开始,重新的去把自己养一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