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该和谁交往?
如果你告诉他一个坏消息,他会认真倾听;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他会真心为你高兴。
如果你说坏消息,他对你说教;你说好消息,他给你泼冷水——你就应该离开这样的人。
-Jordan Peterson
如果你告诉他一个坏消息,他会认真倾听;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他会真心为你高兴。
如果你说坏消息,他对你说教;你说好消息,他给你泼冷水——你就应该离开这样的人。
-Jordan Peterson
人性本贱,当你在利益面前让步时,别人表面会夸你高风亮节,夸你识大体内心实际上会看扁你,会觉得自己用手段赢了你,会觉得他高于你,下次还会把你当软柿子捏。当你寸步不让时,他们表面上不开心,其实内心则会忌惮你,会觉得你是个难啃的硬骨头,下次不会轻易招惹你。你要记住:面子可以给、虚名可以让,但实际利益绝不妥协。
有观点认为,中国政府不怕经济崩溃,这个制度早已固化,历朝历代都是这么过的。
但当代、并不是历朝历代。
资讯发达
城市化率已经突破70%
14亿人
超过5000万人吃财政饭、城市和农村加在一起超过3亿老人。
这都是历朝历代没有过的。
一旦经济崩溃,庞大城市(城镇)人口迅速返贫,医疗养老系统、公共服务停摆,政府是没办法救助的,会大乱。
中国可经不起苏联那样的经济崩溃。
但当代、并不是历朝历代。
资讯发达
城市化率已经突破70%
14亿人
超过5000万人吃财政饭、城市和农村加在一起超过3亿老人。
这都是历朝历代没有过的。
一旦经济崩溃,庞大城市(城镇)人口迅速返贫,医疗养老系统、公共服务停摆,政府是没办法救助的,会大乱。
中国可经不起苏联那样的经济崩溃。
不要太相信每个人都有优点、朋友多了路好走这种鬼话。你信这种话,容易构建许多无意义的关系。
许多人是没什么优点,你根本学不到什么。关系并不等于好事,许多关系其实是负面关系,只会让你更加痛苦。
专注于自我成长,多向最优秀的人学习。天天交朋友,看哪个王八绿豆有什么优点,这种属于不够。
许多人是没什么优点,你根本学不到什么。关系并不等于好事,许多关系其实是负面关系,只会让你更加痛苦。
专注于自我成长,多向最优秀的人学习。天天交朋友,看哪个王八绿豆有什么优点,这种属于不够。
有没有人和你说过这样的话?你光说有什么用?谁上来都一样。你算老几,关你什么事?这可不能乱说。外国也有穷人流浪汉。你关心这个人当饭吃嘛。这种事哪都有。你怎么知道的,你看见了?轮得着你来指点,上面的人还不如你懂吗?总得有个过程吧,人太多了不好管啊。凡事听一个人,说过三句以上的,基本上说明这样的人是会权衡,懂自保,对别人的苦难冷漠麻木,朋友有难,不说落井下石吧,也是跑的比兔子都快,两肋插刀插在别人身上也是没有问题的,当然,也是目前的“基本盘”主力。
千万不要再搞错了,这些才是治愈情绪的关键。焦虑的反义词不是平静,而是具体。恐惧的反义词不是勇敢,而是行动。强迫的反义词不是控制,而是顺其自然。拖延的反义词不是高效,而是开始。内耗的反义词不是酒脱,而是专注目标。犹豫的反义词不是果断,而是不论对错。迷茫的反义词不是清醒,而是深耕。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接纳。自卑的反义词不是自信,而是自洽。
想买到好东西,绝不是有钱就行。
先要知道它存在,再用价格、审美、感觉筛选一遍。
买回来,当小白鼠,短长期测试、记录、比对。
每一个选定的货品,付出的金钱是标价的几倍,而付出的不可再生资源——时间——更是比货品价值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先要知道它存在,再用价格、审美、感觉筛选一遍。
买回来,当小白鼠,短长期测试、记录、比对。
每一个选定的货品,付出的金钱是标价的几倍,而付出的不可再生资源——时间——更是比货品价值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一定要教会我们的孩子成为强者,强者的第一条就是要享受冲突。当我们享受冲突的时候,我们才真正上了社会的牌桌。因为很多的冲突全是人为造成,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害怕,让你以为自己有问题,于是你就开始不断反思,委屈自己,来保护表面的和气。其实冲突的真相就是通过为难你,夺走属于你的利益,包括为什么孩子在学校里会被别人欺负,其实就是害怕冲突。只有孩子敢和别人冲突和博弈的时候,才能锻炼出他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他才真正的上了社会的牌桌。所以一定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不要回避冲突,要敢于冲突,享受冲突。
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不要消极地谈论自己,哪怕是开玩笑也不行。你的身体无法分辨其中的差别。语言是能量,如同咒语一般改变你的潜意识,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你说话的方式,就是改变思维的第一步,而思维决定命运。
有个集中营幸存下来的作家说:我们活下来的人,都不是最好的人,那些最好的人早死了。你勇敢么?勇敢到敢跟纳粹拼命,你会被打死。你善良么?善良到分享食物给别人,善良到帮别人干重活,那你会被拖累死。没有人道的环境,会是一场逆淘汰,把好人都淘汰掉,剩下群自私、怯懦、偷奸耍滑的末路鬼。
一个定律,越是影响人生的关键抉择,理性越不重要,越是关乎命运的重大决策,品性和性格越起到决定性作用。改变人生轨迹的选择是难以琢磨清楚的,最终起主导作用的是看内心的欲望和梦想有多强烈。这不是权衡利弊计算的结果,而是灵魂深处对命运的渴望与向往。
其实,给你倒温水,半夜给你买烧烤,这些都不是稀有物种。而现实是,有些人,无论男女、却偏偏为这种低成本的付出,感动的死去活来。真正的稀缺资源是对方的谈吐,对方的知识面,对方的视野,对方控制局面的能力,对方的情绪稳定。不要小看上面这些特点,要培养这些优点,所耗成本是极高的的,可遇而不可求。最佳的配偶,是你人生战场的盟友,而不是找个人满足你的懒惰和巨婴。
近日,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从游戏策划到现实生活的感悟,他发现,无论是游戏中玩家的行为轨迹,还是现实中的招聘与就业模式,背后都存在顶层设计。他通过招工经历发现,真正稳定可靠的往往是家境普通的人,而富裕者更像是体验生活。他进一步推演出一个社会模型:若所有人都不缺钱,将无人愿意从事基础劳动,因此必须通过高支出、有限产权、资源剥夺等方式让人无法“躺平”,最终每个人只能依靠自己的身体与时间生存,看似自由的人生,其实早已被规划。
🔗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whyyoutouzhele)
📲 @twittervid_bot
🔗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whyyoutouzhele)
📲 @twittervid_bot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宣称要「做自己」,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或者完整的做自己的人们,怎么知道自己在哪里?如何去寻找那个自己呢?
从小到大,父母、亲人、学校、社会都在教我们学做人。可那些道理都是他们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比如父母会要求我们懂事、听话,在他们忙的时候能够很有眼色的去帮忙,若你没眼色就会打到你有眼色,或者羞辱到你有眼色;在他们穷的时候,期待你不要有任何超出他们负担得起的支出,甚至能给家里赚点钱。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家里忙的时候,我妈希望我帮她干活,闲的时候,我如果能跟其他小孩一起挖点草药卖钱,那就太懂事了。当然我并不总是那么顺服,时不时自己还是会冒出来,去同学家玩逃避做家务啊,呆在学校不回家啊。那接下来等待我的,就是一顿毒打或者几天不予理睬的冷暴力。
亲人希望你什么样呢?比如过年走亲戚,大家都在那玩牌正热闹的时候,我爸让我去厨房帮忙,因为我是女孩子,这个时候就应该呆在厨房,帮女主人准备饭菜。如果我去了,亲戚们会说我真懂事儿;如果没去,他们就会跟其他亲戚甚至我爸妈说:女子都那么大了,一点眼色都没有。
客人来的时候,你要出门去迎,不去就是不热情我;客人走的时候,你要站起来送,不送(没站起来)就是不懂礼数,这样会遭到其他亲戚背后的审判的。若只是背后说,说了也就说了,反正你不知道也不会往心里去。关键是这些难听话,最后一定会从某个亲戚的嘴里传到你父母那里的。若只是说你做的不好也就罢了,但他们说你不好的时候,一定会连带着说你父母不会教育。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不了,然后就会对你进行一顿教育。
经过一顿棍棒加辱骂,你会一辈子记得那些礼数。即便你再怎么不愿意、不屑于,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必定会尊崇所有的礼数,甚至比别人期待你做得更好。
学校期待你做什么呢?它要求你遵守学院的纪律,最好当个学习机器,替老师争光、给学校争光。既然要争光,就要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在老师管不住那些捣乱的学生时,最好能做老师的摄像头,时时像老师打小报告。若你不是学习的料,那就老老实实呆着,不要迟到早退,不要打架斗殴,总之就是不要给老师和学习找麻烦,他们就烧高香了。
你做到了大家也能相安无事,你若做不到,老师也会请家长来配合。当你父母的面,将你和其他好学生一对比,你父母脸上肯定挂不住,回去就是一顿训斥加辱骂,甚至胖揍。你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同样,社会期待你做什么呢?它期待你成为工业化社会合格的螺丝钉,希望别人再怎么欺负你,你都不要还手;期待你买房接盘,期待你多生几个螺丝钉,期待你假期挤景区,也期待你做个服从一切规则的工具人,完成螺丝钉应有的贡献。
如果毕业后你没有找到好工作,会被认为是个loser ,如果别人欺负你时你还手了,你就是寻衅滋事,如果你不为国接盘,你就不配结婚生子,如果买房结婚又不愿生孩子,会被指责自私、不孝。如果你失业了、房贷违约了,会被骂作死!明明负担不起,还要加杠杆,真是活该!
幼小的生命本没有规则,会到处去试探。但父母不会告诉你什么是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而是在你每一次试探时,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告诉你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结果就是,要么你什么都试探了,然后被狠狠的教训一顿,要么就是蹑手蹑脚,什么都不敢做。
父母告诉你的,都会越来越多的内化为你自己的规则。但你与父母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的外部环境也不同,那么你们的想法和表现还是会有很多不同。比如同学对你说了很伤自尊的话,你觉得很受伤,想跟父母倾诉。他们却毫不在意的说,你真差劲,怎么不骂回去!或者说几句话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拒绝接纳并承认你情绪的合理性,慢慢地,你会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甚至不允许它们存在,用麻木来抗拒痛苦。
当周围人所有人都不喜欢不接纳你的某些特质时,为了合群并保持关系,你往往也会让自己厌恶你原本喜欢的,甚至把它从你的意识里去除。但它并没有真的被去除,而是从意识层面进入潜意识层面。当你发现别人身上拥有你想要隐藏的特质时,你会本能的讨厌对方。其实你真正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对方身上的某个特质激发出了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你讨厌的是这样不安全的感觉。
扯远了,再说回从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其实,我们小时候,不管美的丑的,安全的不安全的,有礼数的没礼数的,都会去尝试。但为了保持跟父母、亲人的关系,为了在学校、在社会生存,我们总会被迫压抑那些不被接纳的特质,那些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们被我们驱赶到了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以致于我们想要「做自己」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左手墨迹
从小到大,父母、亲人、学校、社会都在教我们学做人。可那些道理都是他们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比如父母会要求我们懂事、听话,在他们忙的时候能够很有眼色的去帮忙,若你没眼色就会打到你有眼色,或者羞辱到你有眼色;在他们穷的时候,期待你不要有任何超出他们负担得起的支出,甚至能给家里赚点钱。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家里忙的时候,我妈希望我帮她干活,闲的时候,我如果能跟其他小孩一起挖点草药卖钱,那就太懂事了。当然我并不总是那么顺服,时不时自己还是会冒出来,去同学家玩逃避做家务啊,呆在学校不回家啊。那接下来等待我的,就是一顿毒打或者几天不予理睬的冷暴力。
亲人希望你什么样呢?比如过年走亲戚,大家都在那玩牌正热闹的时候,我爸让我去厨房帮忙,因为我是女孩子,这个时候就应该呆在厨房,帮女主人准备饭菜。如果我去了,亲戚们会说我真懂事儿;如果没去,他们就会跟其他亲戚甚至我爸妈说:女子都那么大了,一点眼色都没有。
客人来的时候,你要出门去迎,不去就是不热情我;客人走的时候,你要站起来送,不送(没站起来)就是不懂礼数,这样会遭到其他亲戚背后的审判的。若只是背后说,说了也就说了,反正你不知道也不会往心里去。关键是这些难听话,最后一定会从某个亲戚的嘴里传到你父母那里的。若只是说你做的不好也就罢了,但他们说你不好的时候,一定会连带着说你父母不会教育。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不了,然后就会对你进行一顿教育。
经过一顿棍棒加辱骂,你会一辈子记得那些礼数。即便你再怎么不愿意、不屑于,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必定会尊崇所有的礼数,甚至比别人期待你做得更好。
学校期待你做什么呢?它要求你遵守学院的纪律,最好当个学习机器,替老师争光、给学校争光。既然要争光,就要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在老师管不住那些捣乱的学生时,最好能做老师的摄像头,时时像老师打小报告。若你不是学习的料,那就老老实实呆着,不要迟到早退,不要打架斗殴,总之就是不要给老师和学习找麻烦,他们就烧高香了。
你做到了大家也能相安无事,你若做不到,老师也会请家长来配合。当你父母的面,将你和其他好学生一对比,你父母脸上肯定挂不住,回去就是一顿训斥加辱骂,甚至胖揍。你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同样,社会期待你做什么呢?它期待你成为工业化社会合格的螺丝钉,希望别人再怎么欺负你,你都不要还手;期待你买房接盘,期待你多生几个螺丝钉,期待你假期挤景区,也期待你做个服从一切规则的工具人,完成螺丝钉应有的贡献。
如果毕业后你没有找到好工作,会被认为是个loser ,如果别人欺负你时你还手了,你就是寻衅滋事,如果你不为国接盘,你就不配结婚生子,如果买房结婚又不愿生孩子,会被指责自私、不孝。如果你失业了、房贷违约了,会被骂作死!明明负担不起,还要加杠杆,真是活该!
幼小的生命本没有规则,会到处去试探。但父母不会告诉你什么是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而是在你每一次试探时,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告诉你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结果就是,要么你什么都试探了,然后被狠狠的教训一顿,要么就是蹑手蹑脚,什么都不敢做。
父母告诉你的,都会越来越多的内化为你自己的规则。但你与父母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的外部环境也不同,那么你们的想法和表现还是会有很多不同。比如同学对你说了很伤自尊的话,你觉得很受伤,想跟父母倾诉。他们却毫不在意的说,你真差劲,怎么不骂回去!或者说几句话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拒绝接纳并承认你情绪的合理性,慢慢地,你会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甚至不允许它们存在,用麻木来抗拒痛苦。
当周围人所有人都不喜欢不接纳你的某些特质时,为了合群并保持关系,你往往也会让自己厌恶你原本喜欢的,甚至把它从你的意识里去除。但它并没有真的被去除,而是从意识层面进入潜意识层面。当你发现别人身上拥有你想要隐藏的特质时,你会本能的讨厌对方。其实你真正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对方身上的某个特质激发出了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你讨厌的是这样不安全的感觉。
扯远了,再说回从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其实,我们小时候,不管美的丑的,安全的不安全的,有礼数的没礼数的,都会去尝试。但为了保持跟父母、亲人的关系,为了在学校、在社会生存,我们总会被迫压抑那些不被接纳的特质,那些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们被我们驱赶到了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以致于我们想要「做自己」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左手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