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自己,看到一个我认为非常好的说法。说的是「爱自己不是屈从于廉价的诱惑,或某种执念,而是在认清了自己拥有的和缺失的以后,有勇气感受并面对真实的自己。在余生的每一天,都在努力建构一个自己乐于栖居的新世界。」

我太喜欢这个注解了。目前的我,正处于积蓄能量面对真实的自己,也就是更多的接纳自己这个阶段。
读书时看到一句话说:「清中期人口快速膨胀,加之土地兼愈演愈烈,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对于生存和安全这样的基本问题,已经无法通过个人来解决。」

像不像今天的社会?极少数人控制着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绞尽脑汁也不见得能混个温饱。帝制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占有了土地就相当于占有了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所以帝制时代的贫富差距恶化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土地兼并,今天贫富差距恶化则体现在对这种资源、资产的控制。

结果就是普通人无法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现状。要么推倒现有体制,要么继续为糊口挣扎。
其实一个人的衰败呀,都是从他购买大物件开始的,因为现在有很多人德不配位,当然有些公司和企业也得不配位,你别看那些人购买豪车豪宅,看起来风光无限。有些企业呢,现在业绩做的不错,就开始大量的购置土地,购置物业。其实这恰恰有可能就是他们走下坡路的开始。因为真的不是每一个人的德行,都镇得住这些大物件的,你别看那些人抓住了气运,赚到了钱,得到了这些东西。但如果他们不懂得激流勇退,不懂得财来财往,不懂得疏财重义,那么这些得到的东西,迟早是会离开他们的。这就是世间的规律。
这就是我们对挑战的回应——不要希望,直接行动。不要希望变得更好,而是采取行动让一切变得更好。

——马克·曼森 《果敢的活法》
一个劳工头子说:家里有银子会外语的去澳大利亚,家里有银子会建筑的去以色列,家里没银子有学历的去日本,家里没银子会颠勺的去丹麦、奥地利,没银子有点儿劲儿的去新加坡,没银子、没技术、没学历、没劲儿的也没希望了。
你对我好,我才对你好,这叫交易。不管你对我好不好,我都对你好,这叫慈悲。凡是达不到慈悲的境界,都是化了妆的欲望。
中国小镇做题家如何人生逆袭?有点长很实用,收藏认真读,真的可以赚钱

1.一定要学会翻墙

打破信息差,避免被统治阶级愚弄和奴化,翻墙是底层孩子性价比最高的教育投资,其重要性远超考清华北大,碾压各种考证、考研、考公和专升本,大学时期一定要好学会翻墙,这可以让你提前认知到社会的本质,不致于人到中年才明白,翻墙可以让你提前修正人生,避免走太多弯路

2.看书要遵循市场规则,不要以读书为幌子浪费宝贵时间

学校课本上知识绝大部都是无用的,包括去图书馆读书,不要以为读书就是在学习,要明白读书有时候也是一种浪费时间。

图书馆里的书,文学类的书籍往往破旧不堪,因为借阅的人太多,磨损率远超枯燥无聊的理工类,《四大名著》往往比《光电磁效应原理》破,《app软件开发》要比《明朝那些事儿》新

知识也是一种商品,也是要遵学市场供需平衡原则,会的人多就贬值,知道的人少就升值

3.学硬知识、读新观点、感现实社会

美元、黄金、英语是国际上三大硬通货,大学时期英语可以说是普通孩子唯一可以不断获得的硬通货,而且是自己努力就有回报的知识,比绝大部分专业课都有用

图书馆里每日更新的报刊杂志一定要看,这些报纸说的就是当前国内社会最现实和迫切的社会问题。人的思维只有跟随“当前”,才不会与现实脱钩,才能接地气儿,更好的融入社会,不知道当下最新的社会热点,会让别人觉得你认知底下,高层次的一两句话就可以判断一个人档次,看的就是对当前社会新形势的了解程度

要切记看国内报刊杂志时,一定要跟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对比着看,亲身感受信息封锁和社会认知鸿沟,辩伪求真!

4.做好笔记、善作逻辑推演、愚不懂的一定要寻根究底

一个人如果笔记做的干净整洁、字体工整、逻辑清晰完整,此人注定可以做大事,独当一面。字如其人、笔记可以反应出一个人,认知是完整还是碎片化,做事有调理还是混乱粗心大意

遇到不懂或者困惑的问题,一定要在笔记上罗列出各种可能,写出相同类似的事情,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发展逻辑进行主次排列,发散思维进行关联组合,然后你就会突然发现问题本质,要明白这个社会很多真相是不会出现的书本上的,否则就会被下架或者封禁,只有自己像办案一样推理研究才能得到,这些不能明说的东西才是人成功的关键

普通人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查找相关资料,尽可能的自我学会,能AI就不要谷歌,能谷歌就不要抖音,能抖音就不要查书籍,能查书就不要问人。回答你的人可能会掺杂自己的观点,查书浪费大量时间,抖音会被审查。在AI化的社会,能否独立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成为新时代文盲与精英的区分标志

5.是知识就要学,不要有超纲和领域之分

要知道上帝没有在你屁股上,刻上文科理科,骨科、牙医之分。是知识但凡有用变现赚钱就去学,你但凡会点医学常识,就不会像傻子一样被庸医忽悠,医生为了业绩可能会夸大病情,但AI不会,这些能让你省很多冤枉钱。但凡懂点疫苗原理,就不会随大众去打疫苗

小学生说出人生大道理会被认为是奇才,做抖音账号都能火,而你人到中年说出来,会被认为乱发牢骚!

所以永远不要说,这不是我的专业,这个我还没学到!

6.一切以变现单干为主,不要想提高学历当稳定牛马,尽可能的增加工资以外的收入

这个操蛋的社会,什么知识都有人教,怎么赚钱没人教。

赚钱靠什么?靠权抢,靠资本经营,靠出卖劳动力。普通人别幻想考公上岸,及时成了也是去当高级奴隶,除非你爸是王刚!

小镇做题家最现实的就是先当牛做马,赚工资赞本钱,不要被各种消费诱惑,包括谈恋爱,赞几万块后,一定要学会投资,增加工资以外的收入。

炒美股、做黄金是普通人唯一可以单枪匹马的创业项目,当下千万别开店加盟,炒美股你有七成概率赚钱、黄金有五成(买大买小)、开店九死一生;坚决不碰国内理财和A股,全是割韭菜的

多看推特、油管、小红书和抖音,各种炒美股、开境外卡、走资转账策略应有尽有,别信国内“投资就是诈骗”的宣传,因为禁止的都是好的,如果国人都去炒美股赚钱,3500的螺丝钉也就没人打了!

美股只是举例,不代表全部,勿喷!
任何寻求安慰的行为,都不会让你成长:宿醉、旅行、甚至和朋友促膝长谈,因为这些都只是让你在长期停留的茧房里感觉安全、良好。成长其实是特别艰难的过程,你必须抛弃所有说给别人和自己听的漂亮话,正视你的无能和劣根,甚至一遍又一遍打破、割裂、推翻以前的所有认知再去重组。然后你才懂得建立真正需要的改变。
其实,主动选择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真正孤独的是,那些拼命想要挤进人群里的人。
拉康|东亚人的终极乐园:痛苦被看到
拉康说,人的欲望是大他者的欲望,但拉康也说,大他者(象征秩序、语言、社会规范)本身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欲望,它始终是模糊的、空缺的。

主体试图猜测并满足大他者的欲望,然后幻想自己可以通过成为大他者欲望的客体来满足它。

当这种满足无法完成时,受虐倾向就产生了,自我牺牲或痛苦承受都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尝试:
"如果我受苦,那么大他者就会承认我、需要我。"
"我的痛苦证明了我对大他者的忠诚,因此我获得了存在的价值。"

在这种受虐行为中,主体发展出了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并非单纯的愉悦,而是一种痛苦的满足,它填补了大他者欲望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焦虑。

受虐者常常无意识地将他者置于观众位置,使痛苦成为一种表演。当受虐的痛苦被他者,尤其是象征性的大他者如社会、权威、理想自我看见时,它不再只是私人的折磨,而是被纳入符号秩序,获得了某种意义。

比如某些人反复讲述自己的创伤,并非仅仅为了倾诉,而是通过他者的凝视来确认自身的存在感,当他说"只有我痛苦时他才看我",其实更深层的真相是"只有他在看我时,我的痛苦才存在。"

换句话说,大他者不需要你的痛苦,是你需要大他者需要你的痛苦。

此时,痛苦的快感产生了叠加:他者的凝视(哪怕是想象中的)让痛苦不再只是身体或心理的体验,而成为一种关系性的、符号化的快感,从而产生加倍效果。

当大他者说“你真的受苦了。”痛苦立刻从个人失败升格为被迫牺牲,个体从罪人变成受害者或英雄,道德焦虑瞬间缓解。这种“被赦免”的快感,其强烈程度此生难忘。

东亚小孩一生兢兢业业,追求的不正是这种“被赦免“?

但真正的自由,或许是不需要观众,也能承认自己很痛。
#拉康
“用最无拘无束、最离经叛道、最忠于本心的方式,
全力钻研你最痴迷的领域。”
——理查德·费曼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