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边界就是思想的边界。不要消极地谈论自己,哪怕是开玩笑也不行。你的身体无法分辨其中的差别。语言是能量,如同咒语一般改变你的潜意识,影响到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你说话的方式,就是改变思维的第一步,而思维决定命运。
有个集中营幸存下来的作家说:我们活下来的人,都不是最好的人,那些最好的人早死了。你勇敢么?勇敢到敢跟纳粹拼命,你会被打死。你善良么?善良到分享食物给别人,善良到帮别人干重活,那你会被拖累死。没有人道的环境,会是一场逆淘汰,把好人都淘汰掉,剩下群自私、怯懦、偷奸耍滑的末路鬼。
一个定律,越是影响人生的关键抉择,理性越不重要,越是关乎命运的重大决策,品性和性格越起到决定性作用。改变人生轨迹的选择是难以琢磨清楚的,最终起主导作用的是看内心的欲望和梦想有多强烈。这不是权衡利弊计算的结果,而是灵魂深处对命运的渴望与向往。
其实,给你倒温水,半夜给你买烧烤,这些都不是稀有物种。而现实是,有些人,无论男女、却偏偏为这种低成本的付出,感动的死去活来。真正的稀缺资源是对方的谈吐,对方的知识面,对方的视野,对方控制局面的能力,对方的情绪稳定。不要小看上面这些特点,要培养这些优点,所耗成本是极高的的,可遇而不可求。最佳的配偶,是你人生战场的盟友,而不是找个人满足你的懒惰和巨婴。
近日,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从游戏策划到现实生活的感悟,他发现,无论是游戏中玩家的行为轨迹,还是现实中的招聘与就业模式,背后都存在顶层设计。他通过招工经历发现,真正稳定可靠的往往是家境普通的人,而富裕者更像是体验生活。他进一步推演出一个社会模型:若所有人都不缺钱,将无人愿意从事基础劳动,因此必须通过高支出、有限产权、资源剥夺等方式让人无法“躺平”,最终每个人只能依靠自己的身体与时间生存,看似自由的人生,其实早已被规划。
🔗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whyyoutouzhele)
📲 @twittervid_bot
🔗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whyyoutouzhele)
📲 @twittervid_bot
社交媒体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宣称要「做自己」,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做自己,或者完整的做自己的人们,怎么知道自己在哪里?如何去寻找那个自己呢?
从小到大,父母、亲人、学校、社会都在教我们学做人。可那些道理都是他们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比如父母会要求我们懂事、听话,在他们忙的时候能够很有眼色的去帮忙,若你没眼色就会打到你有眼色,或者羞辱到你有眼色;在他们穷的时候,期待你不要有任何超出他们负担得起的支出,甚至能给家里赚点钱。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家里忙的时候,我妈希望我帮她干活,闲的时候,我如果能跟其他小孩一起挖点草药卖钱,那就太懂事了。当然我并不总是那么顺服,时不时自己还是会冒出来,去同学家玩逃避做家务啊,呆在学校不回家啊。那接下来等待我的,就是一顿毒打或者几天不予理睬的冷暴力。
亲人希望你什么样呢?比如过年走亲戚,大家都在那玩牌正热闹的时候,我爸让我去厨房帮忙,因为我是女孩子,这个时候就应该呆在厨房,帮女主人准备饭菜。如果我去了,亲戚们会说我真懂事儿;如果没去,他们就会跟其他亲戚甚至我爸妈说:女子都那么大了,一点眼色都没有。
客人来的时候,你要出门去迎,不去就是不热情我;客人走的时候,你要站起来送,不送(没站起来)就是不懂礼数,这样会遭到其他亲戚背后的审判的。若只是背后说,说了也就说了,反正你不知道也不会往心里去。关键是这些难听话,最后一定会从某个亲戚的嘴里传到你父母那里的。若只是说你做的不好也就罢了,但他们说你不好的时候,一定会连带着说你父母不会教育。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不了,然后就会对你进行一顿教育。
经过一顿棍棒加辱骂,你会一辈子记得那些礼数。即便你再怎么不愿意、不屑于,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必定会尊崇所有的礼数,甚至比别人期待你做得更好。
学校期待你做什么呢?它要求你遵守学院的纪律,最好当个学习机器,替老师争光、给学校争光。既然要争光,就要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在老师管不住那些捣乱的学生时,最好能做老师的摄像头,时时像老师打小报告。若你不是学习的料,那就老老实实呆着,不要迟到早退,不要打架斗殴,总之就是不要给老师和学习找麻烦,他们就烧高香了。
你做到了大家也能相安无事,你若做不到,老师也会请家长来配合。当你父母的面,将你和其他好学生一对比,你父母脸上肯定挂不住,回去就是一顿训斥加辱骂,甚至胖揍。你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同样,社会期待你做什么呢?它期待你成为工业化社会合格的螺丝钉,希望别人再怎么欺负你,你都不要还手;期待你买房接盘,期待你多生几个螺丝钉,期待你假期挤景区,也期待你做个服从一切规则的工具人,完成螺丝钉应有的贡献。
如果毕业后你没有找到好工作,会被认为是个loser ,如果别人欺负你时你还手了,你就是寻衅滋事,如果你不为国接盘,你就不配结婚生子,如果买房结婚又不愿生孩子,会被指责自私、不孝。如果你失业了、房贷违约了,会被骂作死!明明负担不起,还要加杠杆,真是活该!
幼小的生命本没有规则,会到处去试探。但父母不会告诉你什么是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而是在你每一次试探时,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告诉你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结果就是,要么你什么都试探了,然后被狠狠的教训一顿,要么就是蹑手蹑脚,什么都不敢做。
父母告诉你的,都会越来越多的内化为你自己的规则。但你与父母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的外部环境也不同,那么你们的想法和表现还是会有很多不同。比如同学对你说了很伤自尊的话,你觉得很受伤,想跟父母倾诉。他们却毫不在意的说,你真差劲,怎么不骂回去!或者说几句话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拒绝接纳并承认你情绪的合理性,慢慢地,你会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甚至不允许它们存在,用麻木来抗拒痛苦。
当周围人所有人都不喜欢不接纳你的某些特质时,为了合群并保持关系,你往往也会让自己厌恶你原本喜欢的,甚至把它从你的意识里去除。但它并没有真的被去除,而是从意识层面进入潜意识层面。当你发现别人身上拥有你想要隐藏的特质时,你会本能的讨厌对方。其实你真正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对方身上的某个特质激发出了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你讨厌的是这样不安全的感觉。
扯远了,再说回从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其实,我们小时候,不管美的丑的,安全的不安全的,有礼数的没礼数的,都会去尝试。但为了保持跟父母、亲人的关系,为了在学校、在社会生存,我们总会被迫压抑那些不被接纳的特质,那些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们被我们驱赶到了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以致于我们想要「做自己」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左手墨迹
从小到大,父母、亲人、学校、社会都在教我们学做人。可那些道理都是他们希望我们成为的样子,比如父母会要求我们懂事、听话,在他们忙的时候能够很有眼色的去帮忙,若你没眼色就会打到你有眼色,或者羞辱到你有眼色;在他们穷的时候,期待你不要有任何超出他们负担得起的支出,甚至能给家里赚点钱。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家里忙的时候,我妈希望我帮她干活,闲的时候,我如果能跟其他小孩一起挖点草药卖钱,那就太懂事了。当然我并不总是那么顺服,时不时自己还是会冒出来,去同学家玩逃避做家务啊,呆在学校不回家啊。那接下来等待我的,就是一顿毒打或者几天不予理睬的冷暴力。
亲人希望你什么样呢?比如过年走亲戚,大家都在那玩牌正热闹的时候,我爸让我去厨房帮忙,因为我是女孩子,这个时候就应该呆在厨房,帮女主人准备饭菜。如果我去了,亲戚们会说我真懂事儿;如果没去,他们就会跟其他亲戚甚至我爸妈说:女子都那么大了,一点眼色都没有。
客人来的时候,你要出门去迎,不去就是不热情我;客人走的时候,你要站起来送,不送(没站起来)就是不懂礼数,这样会遭到其他亲戚背后的审判的。若只是背后说,说了也就说了,反正你不知道也不会往心里去。关键是这些难听话,最后一定会从某个亲戚的嘴里传到你父母那里的。若只是说你做的不好也就罢了,但他们说你不好的时候,一定会连带着说你父母不会教育。这样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不了,然后就会对你进行一顿教育。
经过一顿棍棒加辱骂,你会一辈子记得那些礼数。即便你再怎么不愿意、不屑于,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必定会尊崇所有的礼数,甚至比别人期待你做得更好。
学校期待你做什么呢?它要求你遵守学院的纪律,最好当个学习机器,替老师争光、给学校争光。既然要争光,就要上课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在老师管不住那些捣乱的学生时,最好能做老师的摄像头,时时像老师打小报告。若你不是学习的料,那就老老实实呆着,不要迟到早退,不要打架斗殴,总之就是不要给老师和学习找麻烦,他们就烧高香了。
你做到了大家也能相安无事,你若做不到,老师也会请家长来配合。当你父母的面,将你和其他好学生一对比,你父母脸上肯定挂不住,回去就是一顿训斥加辱骂,甚至胖揍。你的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
同样,社会期待你做什么呢?它期待你成为工业化社会合格的螺丝钉,希望别人再怎么欺负你,你都不要还手;期待你买房接盘,期待你多生几个螺丝钉,期待你假期挤景区,也期待你做个服从一切规则的工具人,完成螺丝钉应有的贡献。
如果毕业后你没有找到好工作,会被认为是个loser ,如果别人欺负你时你还手了,你就是寻衅滋事,如果你不为国接盘,你就不配结婚生子,如果买房结婚又不愿生孩子,会被指责自私、不孝。如果你失业了、房贷违约了,会被骂作死!明明负担不起,还要加杠杆,真是活该!
幼小的生命本没有规则,会到处去试探。但父母不会告诉你什么是规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而是在你每一次试探时,就像大卫的妈妈一样,告诉你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结果就是,要么你什么都试探了,然后被狠狠的教训一顿,要么就是蹑手蹑脚,什么都不敢做。
父母告诉你的,都会越来越多的内化为你自己的规则。但你与父母所处的时代不同,遭遇的外部环境也不同,那么你们的想法和表现还是会有很多不同。比如同学对你说了很伤自尊的话,你觉得很受伤,想跟父母倾诉。他们却毫不在意的说,你真差劲,怎么不骂回去!或者说几句话而已,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拒绝接纳并承认你情绪的合理性,慢慢地,你会把自己的情绪藏起来,甚至不允许它们存在,用麻木来抗拒痛苦。
当周围人所有人都不喜欢不接纳你的某些特质时,为了合群并保持关系,你往往也会让自己厌恶你原本喜欢的,甚至把它从你的意识里去除。但它并没有真的被去除,而是从意识层面进入潜意识层面。当你发现别人身上拥有你想要隐藏的特质时,你会本能的讨厌对方。其实你真正讨厌的不是对方,而是对方身上的某个特质激发出了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你讨厌的是这样不安全的感觉。
扯远了,再说回从意识转化为潜意识。其实,我们小时候,不管美的丑的,安全的不安全的,有礼数的没礼数的,都会去尝试。但为了保持跟父母、亲人的关系,为了在学校、在社会生存,我们总会被迫压抑那些不被接纳的特质,那些其实也是我们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它们被我们驱赶到了不易察觉的潜意识,以致于我们想要「做自己」的时候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左手墨迹
做生意是个复杂事。
得生产产品,得找到客户,得说服他们购买。每个环节门槛高,个人很难完成。
公司招募一批人,分工合作生产产品,由公司出面跟市场做生意。每个人只完成一部分工作,这样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了交易成本。
公司赚到的钱,并不是剥削人的剩余价值,而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后的增值。
得生产产品,得找到客户,得说服他们购买。每个环节门槛高,个人很难完成。
公司招募一批人,分工合作生产产品,由公司出面跟市场做生意。每个人只完成一部分工作,这样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了交易成本。
公司赚到的钱,并不是剥削人的剩余价值,而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后的增值。
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事情觉得困难,嫌麻烦懒得学,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人生就是一个回旋镖。你所逃避的问题,未来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回击你。前期的偷懒,后面都要花数倍的精力来弥补,而且还不一定补的上。人的未来是由现在的选择决定的,可以完全不受过去的影响,现在的痛苦也均是此时此刻选择的结果。所以你必须学会一个能力,就是迎难而上不破楼兰终不还。总要迈出那一步,不走出那一步,怎么对得起未来的自己?你遇到的每一个困境,本质上都是针对你自身的性格弱点而量身定制的。比方说经常缺爱的人,会在爱情上遭遇更多的背叛;一直缺钱的人,会在财富的道路上遇到更多的坎坷。这样的弱点如果没有很好的解决,那么相似的境遇,一定会再次的出现,直到有一天,烦了,累了,觉醒了,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这是你自身的问题,这是你要突破的功课,那这一刻,一切才重新开始。
在中国的茶余饭后,大部分人在一起从来都不会去谈精神上的追求,他们只会谈谁当什么官儿,然后谁赚多少钱,男人还会去谈怎么去搞定女人,然后女人会去谈怎么对付自己的老公。至于人性的高贵,至于对公平公正的追求,这一切都没有的,只有世俗利益上的成功。而且如果有人谈,大家还会觉得这个人是个很幼稚的人。
一生中与你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你自己,如果连你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感受,那真的不会再有人站在你这一边了。所以在脑海里刻薄地自责,逼自己超负荷工作,或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时,都是在帮别人一起残忍地欺负自己。你永远是自己生机勃勃的战友,而不是别人投射在你身上的幽灵。
时间决定你会在生命中遇见谁。 你的心决定你想要谁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你的行为决定最后谁能留下。 那些真正留下的不是偶然的馈赠,而是你与自己诺言共建的回响。 你选择成为怎样的人,便会遇见怎样的永恒。 我们爱的从来不是某个人,而是我们赋予这个人的品质。 黑暗与光明同样美丽,因为它让星辰熠熠生辉。 或许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而这也正是我们难得的自由。
一直以来我都在呼吁企业家要远离老家干部。有几个很简单的逻辑,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不明白
老家干部和老家没关系,你所在县的书记、县长等一众官员都不是老家的,人家是来掘地三尺、升官发财的
自古以来,你生意做得再大也就是一介草民,大还能大过十三行?在南海县令面前就是个绅士而已,没有一兵一卒,县令可以生杀予夺,只是费点周折而已。孙大午说抄家、灭族,就当碾死个臭虫而已。
所以初中教材害死人啊,拿文明世界的东西误导未开化国家的孩子。
稍懂点事情的前一时间又在为马斯克和总统吵架而为马斯克着急,这就是生活在未开化皇权社会的人,永远不能理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社会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老家干部和老家没关系,你所在县的书记、县长等一众官员都不是老家的,人家是来掘地三尺、升官发财的
自古以来,你生意做得再大也就是一介草民,大还能大过十三行?在南海县令面前就是个绅士而已,没有一兵一卒,县令可以生杀予夺,只是费点周折而已。孙大午说抄家、灭族,就当碾死个臭虫而已。
所以初中教材害死人啊,拿文明世界的东西误导未开化国家的孩子。
稍懂点事情的前一时间又在为马斯克和总统吵架而为马斯克着急,这就是生活在未开化皇权社会的人,永远不能理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社会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