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房产活埋的老乡
文|左手墨迹 20250622
这几天各地房价大跌的数据在社交平台上疯传,这里说几个高位接盘的亲戚的情况。
第一个是我三叔家的堂弟。我三叔生了四个女儿,最后一个是儿子,你就知道这个儿子多金贵了。虽然三叔家的日子,在村里算是不错的,但也经不起计生办的罚款,将其中一个女儿送养了。这样家里就是三女一子了。大女儿和二女儿读书都不怎么样,当然家里也觉得女孩子书读得好没用,也没打算供。所以大女儿和二女儿,早早就嫁人了。因为没读什么书,也没学什么技术,对象也是农村里条件稍微好点的,没有能力在城镇买房。
大姐07年结婚。婚后一直跟丈夫分居两地,她在县城的餐馆、打印店打工,丈夫在西安送快递,期望着攒点钱在西安买套房。结果工资赶不上房价涨幅,越是拼命,越是买不起。四五年后因为买不起房,也因为长期分居两地感情淡了,也就离了。孩子一直养在我三叔家,离婚后男方也没打算要。从爷爷奶奶到爸爸,一年到头也看不了孩子一次。你大概也猜到了,这是个女孩。
过了几年,大姐再婚了。嫁的是一个搞工程的,收入比前夫高,工作也更稳定,但就是人要跟着工程走,常常不能回家,也是聚少离多。16年花20多万在县城贷款买了一套90平的二手房,装修是三叔自己在村里拉的队伍,除了设计不咋滴,从价格到质量都没话说。
后来在大姐的介绍下,二姐、三妹也相继在同一小区买了差不多的房子,再买价格就要贵一些了,差不多三十几万,那是18、19年左右。姐妹们生活在同一个小区,又都在县城工作,别说多方便了。一个忙不过来了,另外两个可以帮忙接送孩子,还可以在对方家里蹭饭。因为女儿们都在县城买了房,三婶也隔三差五往县城跑,觉得还是住在县城舒服、有面子。
随后的几年,猕猴桃卖得不错,村里大部分在家里务农的年轻人,都在县城买了房。因为是农民,收入也不稳定,所以大家基本都是全款。虽然说一般的五口之家,到了收获季节猕猴桃也能卖个十万左右的样子,但每年的投资也不少,前前后后也得两三万,还不算人力成本。所以全款买房并不容易,还是得东拼西凑,更何况后续的装修、家电也是笔不小的开支。他们像候鸟一样,农忙时就回到村里干活,平时就在县城生活,孩子也找关系送进了县城的重点学校,课后送去培训班。
三叔家的堂弟,是三叔全家的希望。为了重点培养,很小的时候,三叔三婶就让我哥给他做课后辅导。越是逼得紧,堂弟的逆反心理越严重,初二没上完就离家出走了。后来找回来也不愿上学,就出去打了几年工。因为长得好看,嘴巴又甜,特别招女孩子喜欢,刚刚二十岁就结婚了。老婆是打工时认识的,第一眼就看上他了。因为两个人啥也不会,婚后就一直跟爷爷奶奶三叔三婶住在村里。
堂弟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就娇生惯养,还常常欺负几个姐姐,家里人也都让着他。婚后游手好闲了几年,手上也没钱,媳妇儿想花钱还得找公公婆婆伸手,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而且之前说在城里买房,也一直没兑现。于是小孩刚两岁的时候,就离婚了。离婚好几年,也没找到个合适的。2022年,三叔全家咬紧牙关凑了45万,给堂弟在县城买了套房。他们觉得只有买了房,堂弟才能找到对象。
结果房子买了,家里背了不少债。更让人窝火的是,同样的户型,去年价格已经跌去了四成,这就相当买房时多出了近20万,全家都觉得憋屈又没地方说理。三婶一天天的没好气,一回村里干活就指桑骂槐的。爷爷奶奶都八九十岁的人,听了自然不是滋味。
以前孩子们没结婚的时候,八口之家总是热热闹闹的。后来陆续结婚了,就更热闹了。过年过节总是里里外外都是人,别提多有面子了。但自从他们一个个在县城买房了,别说平时了,过年过节要加班,还要送孩子上培训班,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堂弟买房后,三婶也跟儿子、孙子住在城里,每天给儿子做饭洗衣服,接送孙子上下学。只有三叔跟爷爷奶奶仍住在村里。三叔一个人照管着家里的十亩地,忙不过来才叫堂弟他们回来帮忙。因为三叔搞果园技术好,农闲时候还经常去农场干点零活。所以家里做饭、洗衣服的活,都是87岁的奶奶一个人干,89岁的爷爷,身体硬朗,每天也能自得其乐。
文|左手墨迹 20250622
这几天各地房价大跌的数据在社交平台上疯传,这里说几个高位接盘的亲戚的情况。
第一个是我三叔家的堂弟。我三叔生了四个女儿,最后一个是儿子,你就知道这个儿子多金贵了。虽然三叔家的日子,在村里算是不错的,但也经不起计生办的罚款,将其中一个女儿送养了。这样家里就是三女一子了。大女儿和二女儿读书都不怎么样,当然家里也觉得女孩子书读得好没用,也没打算供。所以大女儿和二女儿,早早就嫁人了。因为没读什么书,也没学什么技术,对象也是农村里条件稍微好点的,没有能力在城镇买房。
大姐07年结婚。婚后一直跟丈夫分居两地,她在县城的餐馆、打印店打工,丈夫在西安送快递,期望着攒点钱在西安买套房。结果工资赶不上房价涨幅,越是拼命,越是买不起。四五年后因为买不起房,也因为长期分居两地感情淡了,也就离了。孩子一直养在我三叔家,离婚后男方也没打算要。从爷爷奶奶到爸爸,一年到头也看不了孩子一次。你大概也猜到了,这是个女孩。
过了几年,大姐再婚了。嫁的是一个搞工程的,收入比前夫高,工作也更稳定,但就是人要跟着工程走,常常不能回家,也是聚少离多。16年花20多万在县城贷款买了一套90平的二手房,装修是三叔自己在村里拉的队伍,除了设计不咋滴,从价格到质量都没话说。
后来在大姐的介绍下,二姐、三妹也相继在同一小区买了差不多的房子,再买价格就要贵一些了,差不多三十几万,那是18、19年左右。姐妹们生活在同一个小区,又都在县城工作,别说多方便了。一个忙不过来了,另外两个可以帮忙接送孩子,还可以在对方家里蹭饭。因为女儿们都在县城买了房,三婶也隔三差五往县城跑,觉得还是住在县城舒服、有面子。
随后的几年,猕猴桃卖得不错,村里大部分在家里务农的年轻人,都在县城买了房。因为是农民,收入也不稳定,所以大家基本都是全款。虽然说一般的五口之家,到了收获季节猕猴桃也能卖个十万左右的样子,但每年的投资也不少,前前后后也得两三万,还不算人力成本。所以全款买房并不容易,还是得东拼西凑,更何况后续的装修、家电也是笔不小的开支。他们像候鸟一样,农忙时就回到村里干活,平时就在县城生活,孩子也找关系送进了县城的重点学校,课后送去培训班。
三叔家的堂弟,是三叔全家的希望。为了重点培养,很小的时候,三叔三婶就让我哥给他做课后辅导。越是逼得紧,堂弟的逆反心理越严重,初二没上完就离家出走了。后来找回来也不愿上学,就出去打了几年工。因为长得好看,嘴巴又甜,特别招女孩子喜欢,刚刚二十岁就结婚了。老婆是打工时认识的,第一眼就看上他了。因为两个人啥也不会,婚后就一直跟爷爷奶奶三叔三婶住在村里。
堂弟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就娇生惯养,还常常欺负几个姐姐,家里人也都让着他。婚后游手好闲了几年,手上也没钱,媳妇儿想花钱还得找公公婆婆伸手,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而且之前说在城里买房,也一直没兑现。于是小孩刚两岁的时候,就离婚了。离婚好几年,也没找到个合适的。2022年,三叔全家咬紧牙关凑了45万,给堂弟在县城买了套房。他们觉得只有买了房,堂弟才能找到对象。
结果房子买了,家里背了不少债。更让人窝火的是,同样的户型,去年价格已经跌去了四成,这就相当买房时多出了近20万,全家都觉得憋屈又没地方说理。三婶一天天的没好气,一回村里干活就指桑骂槐的。爷爷奶奶都八九十岁的人,听了自然不是滋味。
以前孩子们没结婚的时候,八口之家总是热热闹闹的。后来陆续结婚了,就更热闹了。过年过节总是里里外外都是人,别提多有面子了。但自从他们一个个在县城买房了,别说平时了,过年过节要加班,还要送孩子上培训班,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堂弟买房后,三婶也跟儿子、孙子住在城里,每天给儿子做饭洗衣服,接送孙子上下学。只有三叔跟爷爷奶奶仍住在村里。三叔一个人照管着家里的十亩地,忙不过来才叫堂弟他们回来帮忙。因为三叔搞果园技术好,农闲时候还经常去农场干点零活。所以家里做饭、洗衣服的活,都是87岁的奶奶一个人干,89岁的爷爷,身体硬朗,每天也能自得其乐。
语言是低维的东西,是形而下的,用来沟通吃喝拉撒比较合适,沟通智慧和灵魂,就显得单薄很多。有灵性的人,很多语言能力不通,或者不喜欢说话。因为灵性是直通的东西,是莫名的吸引,就像爱情的男女,就像艺术的灵感,高级的沟通永远是心频相振的默契,是无法言喻的共鸣。不少艺人或作家,在接受采访时也都会磕巴。像星爷啊,甚至莫言直接取了一个笔名就叫不说话。那不是他们傻,相反,反而是脑子里闪过的思维太多,而开口只能说一种,在选择哪一句最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语塞或沉默,如果给他们深思熟虑的时间,他们一定会给人最满意的作品。他们的着力点全部在构思创造推翻再改造,在触及细节和真实,而不在语言表达上。这些都是用印的人,极其有思想极其重感通,是十个星神里的最高段位。食殇则代表说话和宣泄,而印刚好是制食殇的,所以他们总是用印的独处沉虑,去代替表达欲。你看道德经和很多古书,都是四五个字,就可以解释一堆道理。古文的组合都非常巧妙的考验悟性,一词多义,一句两通,这是高维智慧,是适合接近悟道的。
其实人不一定要往高处走,你也可以往四处走。人不能一直做正确的选择,偶尔也要做一些喜欢的选择。与其成为更好的自己,不如更好的成为自己。纵你阅人何其多,再无一人恰似我。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你可以大度的去原谅别人,但是千万不要再愚蠢的去相信了,你可以不记仇,但是你不能不长脑子,不长记性,你可以没有害人之心,但是你一定得有防人之心。良心这个东西,有就是有,没有那就是没有。不存在幻想。树坏在根,人坏在心,所以永远不要去问原因。
写作水平不够高的知识分享者(包括现在的 AI),只要传达情绪,就会有爹味。一旦失去爹味,就失去了情绪。
区别在于:
1/ 站位不同:是“我告诉你”,还是“我发现”
爹味来自权力姿态: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它默认读者无知,需要被纠正,所以充满了“你必须”、“你应该”这种命令。这是在对「你」说话。
而真正有力的情绪,来自洞察快感:我是探索者,你是同行者。我不是比你强,而是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激动地想分享给你看。它分享的是「事」,而不是在评价「人」。
2/ 情绪指向不同:是指向“人”,还是指向“事”
爹味的情绪,矛头永远指向读者。“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你这么想是错的。” 这是在审判你,让你感到愚蠢和被冒犯。
而高级的情绪,矛头指向的是那个“反常识的现象”本身。“我靠,原来产品不能太有用!”
激动,是因为事实太颠覆,而不是因为读者太无知。
3/ 权威来源不同:是“我是对的”,还是“这是真的”
爹味的权威,来自于“我”这个角色。潜台词是:信我,听我的,因为我 nb。它试图建立的是个人崇拜。
而真正高手的权威,来自于“事实”本身的力量。作者只是那个揭示真相的信使,不是神。
让你感到震撼的不是作者,而是那个被揭示出来的真相。
区别在于:
1/ 站位不同:是“我告诉你”,还是“我发现”
爹味来自权力姿态:我是老师,你是学生。它默认读者无知,需要被纠正,所以充满了“你必须”、“你应该”这种命令。这是在对「你」说话。
而真正有力的情绪,来自洞察快感:我是探索者,你是同行者。我不是比你强,而是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激动地想分享给你看。它分享的是「事」,而不是在评价「人」。
2/ 情绪指向不同:是指向“人”,还是指向“事”
爹味的情绪,矛头永远指向读者。“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你这么想是错的。” 这是在审判你,让你感到愚蠢和被冒犯。
而高级的情绪,矛头指向的是那个“反常识的现象”本身。“我靠,原来产品不能太有用!”
激动,是因为事实太颠覆,而不是因为读者太无知。
3/ 权威来源不同:是“我是对的”,还是“这是真的”
爹味的权威,来自于“我”这个角色。潜台词是:信我,听我的,因为我 nb。它试图建立的是个人崇拜。
而真正高手的权威,来自于“事实”本身的力量。作者只是那个揭示真相的信使,不是神。
让你感到震撼的不是作者,而是那个被揭示出来的真相。
在追剧,听到「光宗耀祖」这个词突然就觉得好心酸,还有「衣锦还乡」也是一样,这是多少人远走他乡吃尽人间苦楚的最终目的啊。
可这一切,也不过是为了获得亲朋好友的肯定与赞许而已。为何吃尽苦楚只是想获得几句肯定呢?大概是因为童年时长期被忽视、被嫌弃,被当成工具来对待。更重要的是,当你被忽视被嫌弃时,你是受伤的。但这种细碎的伤,幼小的孩童,无法明确感知和表达。
如果这样的伤害如果可以被恰当处理,被父母看见并安抚,也许就不会在潜意识里累积。但很多时候,父母自己不仅承受着上一代遗留下来的创伤,每天还疲于奔命,本根不可能顾及到孩子的感受,还常常是忽视、嫌弃孩子的主要责任人。
孩子慢慢发现,自己只有做对了,有了使用价值才会获得父母的看见和认同,进而获得其他人的看见和认同。但孩子太小,不管是从体力上还是心智上,都很难帮到父母,他们想要被看见和肯定的渴望却日益膨胀(被看见和肯定是对一个人个人价值的确认,是ta活下去的动力)。直到ta 成年,身体更强壮,心智更成熟,ta 渴望着通过做一番事业(赚很多钱、获得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的社会成就),回到家乡,获得亲朋好友的认可与肯定,补偿童年那些一次又一次被忽视、被嫌弃的伤痛,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太过普遍,它几乎成了一种东亚人的特有心理文化。仅仅是「衣锦还乡」这个词,就能激起大家共有的心理感受。那背后埋藏着太多的委屈与心酸。
推荐观看《天朝是怎么作死的》:youtu.be/xWUnopwLVAg?si…
可这一切,也不过是为了获得亲朋好友的肯定与赞许而已。为何吃尽苦楚只是想获得几句肯定呢?大概是因为童年时长期被忽视、被嫌弃,被当成工具来对待。更重要的是,当你被忽视被嫌弃时,你是受伤的。但这种细碎的伤,幼小的孩童,无法明确感知和表达。
如果这样的伤害如果可以被恰当处理,被父母看见并安抚,也许就不会在潜意识里累积。但很多时候,父母自己不仅承受着上一代遗留下来的创伤,每天还疲于奔命,本根不可能顾及到孩子的感受,还常常是忽视、嫌弃孩子的主要责任人。
孩子慢慢发现,自己只有做对了,有了使用价值才会获得父母的看见和认同,进而获得其他人的看见和认同。但孩子太小,不管是从体力上还是心智上,都很难帮到父母,他们想要被看见和肯定的渴望却日益膨胀(被看见和肯定是对一个人个人价值的确认,是ta活下去的动力)。直到ta 成年,身体更强壮,心智更成熟,ta 渴望着通过做一番事业(赚很多钱、获得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的社会成就),回到家乡,获得亲朋好友的认可与肯定,补偿童年那些一次又一次被忽视、被嫌弃的伤痛,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太过普遍,它几乎成了一种东亚人的特有心理文化。仅仅是「衣锦还乡」这个词,就能激起大家共有的心理感受。那背后埋藏着太多的委屈与心酸。
推荐观看《天朝是怎么作死的》:youtu.be/xWUnopwLVAg?si…
人总是习惯用自己认知的边界,去丈量他人的世界。那些落在你身上的评价,往往与真实的你无关,只是对方认知的投影。有人见你张扬,实则是他压抑了自己本真的部分。有人嫌你冷漠,不过是他渴望更多的温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滤镜观察世界,你只是恰好成为他认知画布上的一抹颜色。不必渴求理解。理解是奢侈品,需要相似的经历、对等的眼界、相契的心灵。当你的境界远超对方时,他只能用有限的词汇描述你,这不是谁的错,只是认知的参差。爱者见魂,利者见秤。这些碎片拼凑不出完整的你,就像无数面镜子只能反射局部的光。不辩解,不迎合,不因他人尺度的长短而扭曲自己的形状。你知道自己是谁,比千万个他人的定义更清晰。那些误读、非议、标签,终究只是途经你生命的风带不走你内核的分毫。众生见你皆非你,而你,只需要对自己保持诚实。
全世界的发达国家是如何崛起的?核心不是掠夺,不靠霸权,也不是资源,而是制度的公正、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公平。像新加坡、芬兰这样的国家,地理资源都不占优势,却凭借透明的制度和全民参与的公共服务实现了真正的跃升。相反,很多国家之所以衰落,根源在于内部掠夺。当底层无法反抗精英阶层通过话语控制思想操纵,剥夺他们的判断力,这比物质掠夺更可怕。没有逻辑就没有辨别,没有辨别就没有自由。最深的枷锁往往不是铁链,而是你都没意识到它存在。
其实大部分中国父母不会照顾孩子,为什么这样说?讲个故事,一个妈妈和女儿在外面吃饭,她不停的给女儿夹菜,于是她的女儿脱口而出说,你怎么老爱伺候人?妈妈说,你现在还小,当然需要妈妈照顾。而女儿却说,你这是伺候人,不是照顾人。妈妈问,伺候和照顾有什么不同?女儿的回答说,照顾是我不会做的事情,需要你帮我做,而伺候就是我自己可以做的,但是你还帮我做。
七件事你不需要负责:你不需要为别人的快乐负责,让他们自己处理不开心。你不需要让别人理解你的选择,他们困惑也没关系。你不需要管理别人的情绪,让他们自由感受自己的情绪。你不需要向看不见你价值的人证明自己,他们愿意低估你,就让他们低估去吧。你不需要满足所有人的期望,他们失望也不关你的事。你不需要掌控所有人和所有事,放手才是智慧。别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你无法掌控的事上,比如别人的情绪,看法或行为,请专注于你能掌控的事。
很多时候,真正让一个人感受到被爱的,不是你拥有了多少财富、相貌如何出众,或者社会地位如何高尚,而是明确的安全感,是我们所有感受都被允许,在接纳中感受到的满足与自在。这些自在的感觉,是那么踏实又真切,它能穿过防御的高墙,直达内心深处。
真正感受到被爱,是在关系中交付信任。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全心全意的接纳自己,进而也会相信对方的悦纳。不需要再藏着掖着,能自然而然地向外界袒露自己所有的感受,愿意让别人去了解有着所有感受的,真实的自己。
当这些感受被确认,爱与被爱就发生了。你会觉得生命充满阳光与活力,这人间,美好又值得。
真正感受到被爱,是在关系中交付信任。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全心全意的接纳自己,进而也会相信对方的悦纳。不需要再藏着掖着,能自然而然地向外界袒露自己所有的感受,愿意让别人去了解有着所有感受的,真实的自己。
当这些感受被确认,爱与被爱就发生了。你会觉得生命充满阳光与活力,这人间,美好又值得。
要敢于向给你提要求的人提要求,有些小人毫无底线,毫无边界感,他们会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变成要求,去甩给别人做,你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到处阴阳你,给你甩脸子,你答应他的要求,他就会事事麻烦你,占用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主要他们还不知感恩,遇到这种人,你就用你的要求去跟他做交换,既不拒绝也不答应,让他自己选,这种人占便宜没够,肯定会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