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就是欺负老实人的。辩证法说,财产属于全民集体所有,而逻辑学却说谁掌握了分配权,谁才真正掌握了集体财产。如果有人告诉你,说这个事儿啊,咱们要辩证的看,那大概率他就是要耍流氓了。因为如果这事儿成了,那就是领导有方。如果这事儿败了,那就是曲折前进。

辩证的看待就是在说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但具体用哪一面,取决于哪一面对说话者更有利。当他遇到挫折并想坚持时,他会说,大丈夫宁死不屈。当他不再想坚持时,就会说成大丈夫能屈能伸。还有那句特别经典的话,要坚定不移的相信某某主义。

但某某主义本身,却又教导我们必须辩证的看待一切事物,这两者本身难道不是矛盾的吗?我到底是应该坚定不移的信你,还是应该辩证的信你呢?难道这个世上真的存在辩证的坚定不移吗?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套话术本身就没有什么逻辑可言。

那么究竟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逻辑呢?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老话,是药三分毒,就是一个典型的辩证法的话术。老中医既想卖你药,又不想让你日后追责,于是就说了这句模棱两可的话。他的话外音是,这服药有一定概率能治好,你也有一定概率会出点小问题,至于药具体怎么好怎么坏,也只能含糊其辞。

但这种话术具有极强的洗脑能力,你就会在每次吃药之前用这样的话安慰自己,但自己一种模糊却又看似合理的心理暗示,但如果你懂得逻辑思维,就会很快抓住问题的核心。是药三分毒,这个三分的比例是怎么来的?所有药物的毒性都是三分吗?到底是哪些成分导致了毒性呢?毒性的后果又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推理,你就会获得更多的知情权,从而判断对方是否是真的好医生。

所以,逻辑学不是耍嘴皮子,也不是用语言来诡辩,而是立足于事实来解决问题。语言成就了所有人,却也玩弄了所有人。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说的清楚,对不能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一系列的耍嘴皮子,都是想心怀鬼胎。
容国团是香港人,1957年作为一个爱国青年,被当时任中国体委主任的贺龙说服,回到大陆发展。1959年,在第二十五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夺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大陆在国际比赛中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当时真可谓举国欢庆。全国掀起乒乓球热。中国现在在乒乓球这个项目中打败天下无敌手,容国团是真 正的奠基人。

但是在1968年6月20日,他却在龙潭湖畔自杀了。死后留下遗嘱:“我历史清白,不要怀疑我是敌人”,“我中贺龙的毒太深,我爱面子甚于生命”。遗嘱中的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容国团在文革中被残酷批斗,侮辱毒打的原因,一,他是从香港回归的,所以有特务嫌疑,二,他是贺龙特别在意的人,所以被划到贺龙黑线上,三,他之选择死亡是因为他要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
真让人痛心啊。在他的自杀现场有几十个烟头和深深的脚印,从时间看,他在湖边树林中徘徊了两三个小时。容是个做事极认真的人,连上吊的尼龙绳打结都打得格外仔细,救他的人根本解不开。

贺是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委主任。据说,他在这些官职中最在意的是体委主任,他对运动员特别关心,运动员也非常信服他。可以说,体委是他的私人领地。把容国团从香港弄回大陆,就是他的主意。容得了世界冠军,贺龙高兴坏了,带着容国团到处显摆。容对他也是心怀感激,言听计从。但容是个单纯的运动员,只想着出好成绩,根本想不到也不明白共产党内的明争暗斗。
老一輩留下的種菜口訣,簡單實用,有智慧!
老一輩留下的種菜口訣,簡單實用,有智慧!
趕緊收藏
1、淹不死得芹菜,旱不死的蔥。
2、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種的好油菜,在夏季的伏
天裡,頭伏適合種植蘿蔔,二伏適合種植蔬菜,三伏
則適合種植油菜。
3、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在清明節前後種植瓜類和豆
類作物,這是春季種植的好時機。
4、深栽蔥,淺種蒜。
5、羊糞當了家,兩季都不瞎;牛糞當了家,種啥都白
搭。
6、一月小寒接大寒,薯窖保溫防腐爛。
7、立春雨水二月間,頂凌壓麥種大蒜。
8、三月驚蟄又春分,整地保墒抓關鍵。
9、處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離。
10、冬至收蘿蔔,小雪收白菜。
11、立冬快拔菜,不拔受霜害。
12、早上種瓜盡開空花,晚上種瓜瓜用車拉,沙地核桃肥
地菜,稀種蘿蔔密種菜。
13、要種四季豆,不在清明後。
14、紅薯種得遲,薯似羊鬍鬚。
15、頭伏蘿蔔二伏芥,三伏種蕎麥。
16、高地芝麻窪地豆,沙崗坡上種綠豆。
17、淺種油菜苗苗旺,深點南瓜愛死人。
18、勤澆少澆,淋底不淋頭;積水淹根,鬆土濕泡炕;雨
後輕返,早晨濕潤土;陽光紫外,夜半來澆水。
19、橫栽地瓜豎栽蔥,深栽茄子淺栽蒜。
20、種蒜選好種,一壟頂倆壟。
21、冬至收蘿蔔,小雪收白菜。
22、白露種蔥,寒露種蒜。
23、無氮肥不長葉,缺磷肥難開花,沒鉀肥不上色,缺了硼
24、紅糖+酵母,提溫又生根。食用小蘇打,防病又增
產。
25、種子消毒必須做,預防病蟲效果好。
26、二月清明菠菜老,三月清明菠菜小。
27、早上種瓜,盡開空花。晚上種瓜,瓜用車拉。
28、種種紅薯種種稻,產量年年高。
29、翻耕鬆土施肥好,整地平整保作物。
30、立春種豆角,雨水種生菜,驚蟄種辣椒,春分種南瓜。
清明種黃瓜,穀雨種絲瓜,立夏種萵筍,小滿種大蔥。芒種
種紅薯,夏至種莧菜,小暑種甘藍,大暑種芹菜。
31、蘿蔔接辣椒,產量嘎嘎高。蔥蒜接白菜,少得病蟲
害。黃瓜接大豆,十年有九收。玉米接西瓜,味甜又增
產。茄子接冬瓜,美味人人夸。
32、茄栽花,瓜栽芽,臥著栽柿子。
33、姜在地上長,土裡要乾爽。
连生气都能笑场 崩溃时还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一个表情包找半天 害怕自已说错话 会让对方不适应 你总是小心翼翼 可别人也没有让你好过一点
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强大,那么杀死你的是什么东西?
1.摧毁了你的恢复能力。恢复能力归根结底,就是你自己内在的信念。
2.曾经让你强大的,往往是最后杀死你的东西。
你遇到再大的困难,你信念不灭,最后总可以翻盘。
这里的翻盘,未必是恢复到以前,可能是另外一片天地。但信念不灭,不容易做到。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耐心其实是人类最稀缺的品德之一。

缺乏耐心的人,在投资上几乎难逃亏损的命运。他们恨不得短时间内用尽杠杆、合约、期权,希望一夜暴富,最终却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自食其果。

缺乏耐心的人,也很难真正体会幸福。他们的性格往往焦躁易怒,稍有不顺便情绪失控,哪怕是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引发剧烈的情绪波动。长年累月的焦虑使他们难以安宁,失眠成了家常便饭。

耐心,若再辅以乐观,往往能成就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小红书/Instagram等展示“美好生活”的社媒app最大的毒害就是让无数年轻人去相信很多人生骗局叙事,最后自欺欺人,让自己陷入无尽的抑郁中。

比如总是相信“别人的生活最好”,“别人的老公更有钱脾气更好”,“别人的妻子更美丽善良”,“生活本可以如此幸福”等叙事。

人生的真相就是苦难和痛苦(pains)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无论任何阶层,任何国家,任何人,都无法完全摆脱苦难。

人类自身有一个很大的矛盾体,就是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只给了有限的力量,智慧以及时间,但却给了人类无限的欲望。

据我所知,不同阶层的人,面临的是不同纬度的痛苦,有来自工作的,有来自利益纠纷的,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童年创伤的,有来自身体健康的,也有来自心理健康的,也有来自衰老恐惧的,甚至还有来自政治层面。

根据很多心理学的统计,人一辈子中真正幸福和快乐的时间,实际上只占小部分,而且绝大部分还是在童年和老年的时候。

人一生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认清生活的真相,并去实现和解,并去超越。

不要去过分担忧未来,而要珍惜当下的幸福时光。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行了。

多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所拥有的幸福, 时刻要降低自己的期待和欲望。一定要感恩、知足,并且拥抱智慧。
中国历史那些针对皇权巩固的社会服从性测试:

"指鹿为马"(赵高):秦二世时,赵高故意称鹿为马,试探群臣是否服从他的话。敢反驳的官员后来都被清算,这是典型的政治服从性测试。

朱元璋杀功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屡次以宴会、测谎等方式试探开国功臣是否忠诚,最终大量诛杀功臣,如胡惟庸案、蓝玉案等。

雍正试探官员忠诚:雍正帝通过密折制度,让大臣直接向他汇报,同时派人暗中监视,以此测试官员是否真正效忠。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传统儒家伦理本质上是一种长期的服从性测试,要求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长辈、君主、夫君。

科举考试:科举制度不仅测试知识,也测试对儒家思想、封建秩序的忠诚,必须按照标准答案作答,否则即便才华出众也无法入仕。

守节烈女制度:在封建社会,寡妇守节、女子不能改嫁,是对女性服从性的测试,很多地方甚至会建“贞节牌坊”以强化这一观念。

廷杖制度:明清时期,皇帝可以随时对官员施以廷杖,官员必须顺从,不许反抗,否则可能加重惩罚。

跪拜文化:官员见皇帝、子女见父母、妻子见丈夫都要跪拜,实际上是强制性服从的仪式化表达。
不要回应别人向你投射的恶意,也不要反复咀嚼充满恶意的话语,只要不纠缠不回应,它就无法作用在你身上,不去接住它,不要与其产生链接,它就原路返回。李小龙曾说:不对自己说负面的话,即便是开玩笑,你的身体无法分辨其中的不同。语言是能量,可以用来施咒,所以"拼写"(spell)和"咒语"(spell)是一个词。改变对自己的说话方式,你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你不仅在改变,同时也是选择。
以上言论与佛教中的一些思想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显著的不同。以下是详细比较:

相同之处:
1. **觉察与智慧**:佛教强调通过觉察和智慧来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以上言论中“突然看清身边的人”可以类比于佛教中的“见真谛”,即洞见事物的真相。

2. **慈悲与无执**:佛教提倡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但同时强调不执着于任何事物。言论中提到“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人,但不要执着于任何一个人”与佛教的无执观念相符。

不同之处:
1. **因果与目的**:佛教讲因果报应,强调每个行为都有其相应的结果。言论中提到“老天在保佑你,让你发现一个人不好”,这似乎暗示了一种外在力量(如天意)的直接干预,而佛教更强调内在的因果关系,不依赖于超自然力量的干涉。

2. **痛苦与解脱**:在佛教中,痛苦(苦)的根源是执着(贪、嗔、痴),解脱痛苦的途径是通过修行达到涅槃。而言论中“为了让你难过”与“让你以后不再受苦”之间,似乎更强调一种外部的试炼和保护,而不是通过自身修行来超越痛苦。

3. **目的与过程**:佛教的修行过程是系统的,涉及戒、定、慧三学。而言论更多是对于人生经验的简化阐释,缺乏对修行过程的描述。

总结来说,虽然言论在总体上表达了对觉察和无执的认同,但它在解释痛苦和解脱的因果关系以及修行过程上,与佛教的详细教义有显著的差异。
当你突然看清身边的人,是一件幸运的事,那是老天在保佑你,让你发现一个人不好,不是为了让你难过,而是老天看你太可怜,所以说让你窥见一点真相,让你以后不再受苦,建议啊,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人,但不要执着于住何一个人。
你看这世人多可怜,喜欢的得不到,得到的不珍惜,在一起时怀疑,失去了又怀念,怀念了又想相见,相见了恨晚,最后两相生厌终,其一生满是遗憾,总有一个人住在你的心里,却消夫在你的生活里。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自律并不是说你要保证8点吃早餐,8点半出门。自律是如果你有某种设想,那么你要决定它是否值得去做。
如果它值得去做,你就尽你最大的能力,去得到它逻辑上的结果,这叫做自律。即使其中有些地方招人不喜欢,你也要坚持过去、去做。
-David Bowie
Back to Top